公元前21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出巡山东半岛。此时,秦始皇刚统一六国,大的战乱结束了,但是局部的战争还在延续。秦始皇推行严刑峻法,加上苛捐杂税繁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都幻想能有一个自由安乐的地方安身。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秦始皇却奢侈享乐,开始做起长生不老的美梦。
他来到了琅琊,登上琅琊台,看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心中那个长生不老的愿望愈加强烈。
这时,有个叫徐福的方士上书道:“草民中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神山上有仙人居住,仙草丛生。凡人若能得此仙草,以仙草入药,便可如神仙长生不老。臣愿出海,替陛下寻此仙草。”
这个叫徐福的方士身高七尺,高大英俊,博学多才,能说会道。在秦朝,方士是以行医、占卜、看星象等为职业的人,一般都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徐福作为一名方士上,对医术、占卜术、炼丹术、航海术都有研究,可以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照理说,他应该知道世界上不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可他为什么要自告奋勇地去帮秦始皇找药呢?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原来,由于长期生活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年代,徐福从小就有个志向,就是到海外寻找一处理想的居住地,一个远离战火、不受压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世外桃源。但是在秦朝,民间的航海能力非常有限,普通老百姓没有官船是无法远航的。所以,当秦始皇东巡来到琅琊时,徐福认为自己的机遇来了——可以借助秦始皇的力量帮自己实现理想。
秦始皇听了十分高兴,马上应允了,并很快召集了一支豪华的官造船队。秦始皇的造船业已较发达,所造的官船称作楼船,能运载一百多人。
徐福率领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可数月之后无功而返。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二次来到琅琊。求药心切的秦始皇马上召见徐福,询问他是不是否找到了仙草。
徐福早已准备好一套辞。他绘色地编了一个故事:“臣在海上航行数月之后,遇见了海神。臣向他说明了来意。海神领臣参观了海上神山——蓬莱山。山上云雾缭绕,草木葳蕤,花香鸟语,居住在山上的仙人面如赤铜,身披彩霞,腾云驾雾。”
秦始皇站在高高的琅琊台上,望着琅琊台下翻滚的海浪,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即是如此,海神需要什么样的厚礼才肯给仙药?”
徐福胸有成竹,不,紧不慢地说:“海神说需要童男童女三千人,各种谷物的种子和各个行当的能工巧匠。备齐这些厚礼,臣定能取回仙药。”
一般人听到这样的话,肯定会产生疑感:神仙要这样的“厚礼”何一心想要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却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徐福的要求,马上命人准备“海神”所需要的“厚礼”。
徐福第二次带领船队出航。船队在大海上漂泊了数年,依然没有找到徐福心目中的乐土。夏末的一天,徐福的船队遭遇了大风暴,船只在滔天大浪中颠簸,如风雨中的片片枯叶摇摇欲坠。其中,有些船只被臣浪吞没,船上的人也葬身海底。徐福不得不率领船队回到了琅琊港。
徐福又空手而归。他将不得不再次面对秦始皇的质问,这次他该如何应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来到琅琊。得知八年前出海寻找仙药的徐福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召见了徐福。
一听徐福又没带回仙药,秦始皇脸色大变。
徐福灵机一动,又编了一个故事:“臣率队在蓬莱神山四周徘徊良久,但苦于大鲛鱼阻挡,船只无法靠近神山,也就无法取得仙草。请陛下派遣善射者与臣同往,用弓弩杀大鲛鱼。”
秦始皇闻言,想起自己近日做的一个梦,梦中曾出现一条硕大无明、凶猛无比的大鱼。他询问身旁的博土,世上是否真有鲛鱼。博士是秦始皇时期的一种官职,这个博士说,确有大鲛鱼,这是一种凶恶的海神,只有趕,赶走它,才能靠近善良的海神。
秦始皇对博士的回答半信半疑,也没有马上答应徐福的请求。他命人制作了一张巨大的渔网,带上大弓弩,亲自率领护卫和船队沿着海岸线南下,寻找大鲛鱼。终于,他在南行途中的一处海域中发现了一条罕见的搁浅的大鱼。他亲自射杀了这条大鱼,才完全相信了徐福的话。
徐福第三次出航的日子是中秋节。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六十艘楼船浩荡荡地从琅琊港出发,乘着风,向海洋洋处驶去。
船在海中目夜不停地前行。有不天,随从向徐福禀报,船上的饮用水已经没了,必须靠岸补给淡水。
徐福走上三楼指挥台,看了看天象,又指了指远远的一座岛屿,说:“那里树林密布,说明水源充足,有水可取,下令靠取水。”
于是,船队向岛屿徐徐驶近,泊船上岸。
全体船员登岸寻找水源。找到水源后,所员们将每艘楼船的水舱装满了水,接着徐福下令大家找地方沐浴。
徐福沐浴完登上一块高地。他抬头望了望天,发现天色瞬间暗了下来;又低头看了海,见海水突然凶猛异常。徐福心中一惊:上次遇到风暴时海水也出现这般凶相,难道又有风暴来临?
徐福赶紧下令:“所有船只下大锚,全体人员登岸,今天在岛上过夜,等风最过去再起航。”
全部船员则离开船只,就见天一下子全黑了下来。随之,大风呼啸,一艘艘大船像是一只只巨大的摇篮,在海里荡起了秋千。
所有人都跑进大山洞里躲避风雨。外面山呼海啸,风雨镖肆虐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天亮了,风停了,雨歇。所有人出了山洞,只见树到一地。他们来到泊船处,发现丢失了两艘大船。徐福只得重新安排原来乘坐两艘船的人员,将他们散到其他名船。
航队继续日夜航行。不知多少次,徐福从险滩暗礁、惊涛恶浪里死里逃生,从船覆人亡的噩梦中惊醒,产生了中途放弃、半路折返的念头,但他最后还是锲而不舍,带领般队越靠近梦想中的那片桃花源。
当船队第六次靠岸取水时,徐福看到前面有一座高大的圆山,满了鲜花。徐福把这座圆山叫作“蓬莱巾”,后来人们改叫它“富士山”。他带着随行的农夫上岸考察,发现这里土地肥沃,有山有水,靠近大海,气候宜八,适合种植水稻等庄稼,也适于栽种中草药,还可就近下海捕鱼。
徐福很高兴,带上工匠们在大山里转了三天。三天后,徐福宣布:“找到了,这儿就是我们要找的地方!我们就在这里开辟新家园吧。”
在海点摇晃了两个多月的船呗们,大声欢呼,纷纷上岸。
于是,木匠们开始盖房子,铁匠们开始打铁,农夫们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医师们指导其他人种植中草药。人尽其用,大家热火朝天地建造起理想中的新家园。
徐福找到了原住民,向他们学当地的语言,尝试与他们沟通;教他们打猎和捕鱼之外的生存技能,与他们和平相处。
徐福船队登陆的这个地方叫俐国,也就是后来的日本。千年之后,这里仍有一帮人称自己是秦氏,福从中国带来先进的农耕,医药、纺织等技术,并亲切地称他为“农耕之神”“纺织之神”“医药之神”“稻米之神”“桑蚕之神”等。
穿越神秘的大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