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在群里求助:闺密孩子三岁了,自己很想出来工作,但是先生不同意。就在这个时候发现自己有了老二,她自己不想要,想去工作,还有刚买的房子。先生是很想要,现实中却是在另一个城市工作无法给到她实际的支持。做为好朋友,我想劝她不要上当,不要二胎,出来工作,做自己。该怎么劝她更有效呢?
大家七嘴八甜舌地表达起自己的建议:
----那个先生就是渣男,怎么能不顾妻子的要求呢?
----女人就应该强起来,出来工作吧
----唉,这个女人已经迷失自我了
----男人都不管不能要二胎啊~~
小言代朋友回应着大家,这个与她想的一样但是没用;这个她是认为不合适,还把与朋友的一些对话贴出来佐证;还有许多的感叹。。。。。。
闺密的事情在小言看来再清楚不过:你不可以这样迷失自己,出来工作那是你做自己的机会。为了帮助朋友达到“目标”,她是如此努力、不遗余力,在与大家的互动中,她成了事件的中心。这种事情最常出现在家庭、好朋友当中,因为爱、关心想要帮助他们,心中根本的是“为你好”,所以想让对方知道我的作法是如何如何的对、有道理。殊不知自己的情结已被启动。
----我要保护你,不能看着你吃苦。那是我的责任。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的错过,你不可以再重复。
----那个受伤的孩子像是过往的我……
----你是我的一部分,你要与我一起分担
……
眼前的景象已加入了往日的生活经验,被自己的故事和情绪再加工和解读过,种种的担心、心痛涌上来,压力感也会悄然而至。于是小言进入了压力下的应对模式:激动、无助。当小言在感叹朋友“当局者迷”时,却不觉自己成为了“当局者”。
当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时,小言长出了一口气,同时还发现:我这样要她一定按我的要求,并不是在尊重她,而在说服她啊,那不是跟她先生一样吗?!
做为好朋友,我们最多的是给建议、给支持,至于要做什么样的选择,她自己才是人生的主人啊!
袁歆散文日练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