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所有人都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东山女尸案的谣言,这也激发着每一位办案刑警的干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们破案的决心坚如磐石,他们恨不得下一秒就能破案,再将真相告白于天下。
而物证处、鉴定科加班加点,一大早便出了结果。
文情:火车上所取得的物证,经鉴定,石块上的血渍与东山女尸血型一致,DNA鉴定为同一人,根据火车现场女包里的身份证件信息,死者可能是罗乔美。
张未:文情,把罗乔美资料调出来。
文情:张队,我已经查好了。
她将整理好的资料交给张未,继续说。
文情:这个罗乔美是渝都巫村人,系统里他的照片还是个小孩,大概是十年前的照片,没法确定长大后的样子。她也确实没录入指纹等信息。巫村是渝都最贫困的地区,各方面都还很落后,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奇怪。
张未:不错啊,文情。这办事效率,相信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
张未翻阅了一遍罗乔美的个人资料,有些疑问。
张未:她资料不完整呀?
文情:是的,她高中以后就没什么信息了。大学肯定是没读,至于做什么工作、是否婚配都没查到资料。
张未: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发现吗?
林杰:张队,火车驾驶室也有一些发现,采集回来的指纹,除了两名列车员,比较清楚的还有另外一人的指纹。通过系统筛查比对,这个人叫赵然,男,34岁,运输公司员工。
张未:好,通知其他人,十分钟后会议室开会。
十分钟后,除了老吴,其余人员悉数到位,高一局长也来到现场。张未向大家展示了新取得的物证照片,也简单叙述了新的一些线索。
张未: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想听听大家对案件最新的看法,各抒己见。
不管昨日的得与失,也不论今日的成与败。负重前行是刑警们的的责任,心甘情愿地为真相付出是他们的快乐。因为这份责任与快乐,他们更加坚定信念。一天之计在于晨,希望讨论能碰撞出一点火花,对破案能有帮助的星星之火。
张浪:凶手很谨慎,又很聪明。伪造现场、毁尸灭迹,极力隐藏死者身份。得手后再将凶器和死者随身物品扔上火车,这一招确实高,不管火车开到哪里,证据就会去到哪里。但人算不如天算,百密一疏的是火车终究会停,而且停在了渝都。
李玉:我同意张浪的说法,凶手将凶器和女包扔上的火车。但火车突然停止在渝都边界,是否也是凶手所为不得而知。
林杰:将物证扔上火车的是凶手,但让火车停止的不太可能是凶手。原因是凶手既然选择让物证离开渝都,就不会让列车停在渝都境内,除非在大山之间,他有下一步动作,除非这一切都是他安排好的,那他的脑回路就太异于常人了。
大家讨论时,王炎边听边打开电脑,搜索着什么。
王炎:我查了东山地图,货列行驶路线途径东山,而且距离女尸发现地150米处就有一座人行天桥,轨道从天桥下过。凶手很有可能从那里将东西扔上火车的。但有一点我想不通,既然具备抛尸的条件,凶手能将作案工具和女包丢上列车,他怎么不直接将尸体扔上列车呢?如果是为了干扰我们的视线,扔尸上车更能达到他的目的。
林杰:凶手认为抛尸上车是无用功,他很自信,不做无把握的事。原因很简单。如果第一次击晕受害人后直接抛弃,150米的搬运路程,很有可能会暴露,而且他对死者昏迷程度心里没底,很有可能途中会醒来;如果是杀死对方后再抛尸,搬运途中会不会被他人发现、或被监控拍到另说,但就他的作案手法,沿途肯定会留下血迹,警方很容易推测第一现场在东山。而且别看只是一具女尸,很沉的。
每个人都把自己认为最合理、最可能的作案过程推演了一遍,不是凭空捏造的异想,更多的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推理。有理有据、符合逻辑。
高一:很好,说明这两个案子都取得了实质的进展。不对,是一个案子。我原本以为复杂的两个案件,现在看来不仅仅是相互有联系,实质上就是同一个案件,可以放心的合二为一、并案处理了。
而事实上,案件并没有高一局长轻描淡写说得那么简单。虽然取得了一点进展,死者身份有了一点眉目,但凶手身份、作案动机依旧毫无线索。
张未:对,接下来案件合二为一、并案侦查。虽然并案了,但人员还是分为两组。李玉、林杰、文情核实死者身份,看看究竟是不是罗乔美,若不是,二者有什么关系;陆美、王炎、张浪,你们再赴东山,从案发现场到人行天桥,勘察、寻找凶手线索。
李玉:迫停火车的嫌疑人赵然呢?
张未:目前分析,他不是凶手,也不太可能是同伙。一定程度上讲,他在给我们助力。先把安排的事做好,之后再查赵然的问题。
睡后余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