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然后心情也很烦躁,又不想把这种心情带给大家,所以我就继续再更几篇回忆初中
近日,学校发来一本书,美国戴安娜·塔文纳所写《准备》。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其一,为什么要做准备;其二,如何为孩子步入成人世界做好准备;其三,怎样才算做好了准备。思路清晰,内容完整,案例详实,方法可行。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进一步明白:任何人的任何任务型学习,都需要做好各项准备,起始年级为毕业年级做好准备,先学习的知识为后学习的知识做好准备,基础性的知识为繁难性的知识做好准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须牢记不能只专注于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应对考试,而应让他们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做好各类准备,让每个学生都有较为出色的表现。
“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仔细想想,在小婴儿第一次开口叫‘妈妈’的时候,我们已经对他说不下五百次‘妈妈’。所有人对此都习以为常,但当这些孩子上了高中之后,我们却期望只教一次,他们就该听懂。”显然这是一厢情愿,不切实际。教师教育学生需要竭尽所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一把合适的钥匙,抑或一把必备的螺丝刀,全力打开那扇阻挡学生前行脚步的紧锁的大门。“感到无助的时候,我就会去看看石匠,他们挥舞着锤子第一百次敲击面前的大石,却没有看到丝毫裂缝。但当他敲第一百零一下的时候,石块轰然碎成了两半。我很清楚,那并不仅仅是第一百零一下的功劳,更是前面那一百下的辛苦积累。”一段又一段经历,一直提醒、激励着塔文纳那些艰难,近乎绝望的教学生涯;同时也启迪、震撼着我还有勇气、信念去面对班级里越来越多的学困生。
这些孩子的作业叉叉多,勾勾少;提问一问三不知,三问九不知。讲多了,他们就恹恹欲睡;讲少了,他们便纹丝不动。我还能说些什么?说他们以前没认真学,虚度年华,可时光又不会倒流;让他们现在下苦工夫,要有恒心,可毕竟欠债太多,两层楼的楼梯都没走完,如今一下子蹿到三楼,只能心有余力气不足。说也不行,不说也不行,还是硬着头皮耐住性子往下教吧。悲壮一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竭尽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进步一点点,或许就是最大的成功。
但凡布置的作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我从不一罚到底,要么让他们解释清楚,要么勒令挤时间补全。我要求自己必须冷静对待,耐心教育,前提是基本要求不能降低,纪律不能放松。如上周一晚自习,班里好几个孩子没写作业,我把他们叫至走廊,趴在廊沿上完成,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又让他们坐在教室后排继续补写。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我的第二个观点:尽可能关爱所有学生的一切,多从他们的角度考量问题。换位思考,浑浑噩噩、稀里糊涂混了两年多,这么短时间岂能一下子脱胎换骨?如果这个时候老师一天到晚批评,训斥,换作你会是什么心态?
面对这些学生的诸多错误,我一再提醒自己,讲得慢一些再慢一些,让他们准备得充分一些再充分一些。一份学案其他学生一天做完,一节课讲完。他们呢,分两天完成,抑或三天;一节课讲不完,就两节课,哪怕三节课。同时还让他们频频板演,让他们主动交流。我知道有些题目讲得过快,过多,他们又会涛声依旧,纹丝不动。再说这段时间,各科作业都比较多,巩固训练又甚为频繁,这个时候我更需放慢脚步,等等他们的思维。
倘使一道题目,很多学生发生错误,即便老师先前讲过,反思责任的也应该是自己,而不是学生。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育是一项缓慢的艺术,急不得,也不能急。我们只有平心静气地想,心平气和地教,学生才能洞若观火,稳步前进。“我们并不需要为孩子在成功和满足感之间做取舍,因为他们可以拥有全部,而事实上,让孩子获得满足感正是引领其取得成功的最佳途径。”
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让他们做好各项准备,从而顺利找到答案获得满足;我们要让他们认识自我,认清自己关注的是什么,明确什么样的人生和工作才是最有意义的。这样我们也就实现了自身应有的价值,成为孩子一生中的贵人。
这篇文章是我们语文老师在教我们的时候,他就写的
给我感触也挺深的,他的题目叫学习,需要不断准备
确实学习需要不断的去准备
每一次考试都要去准备,每一次上课前都需要去预习
我在职校的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