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书
超小超大

南齐书

南齐书

基本概况

《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的历史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

五〇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它建都在建康(今南京),统治的地区西到四川,北到淮河、汉水,萧鸾时期又在淮河以南失去一些地方。当时同南齐对立的,是割据北方的北魏封建政权(公元三八六到五三四),北魏的军事力量要比南齐强些。

萧子显(约公元四八九到五三七),字景阳,南兰陵郡南兰陵县(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是萧道成的孙子。他父亲豫章王萧嶷在南齐前期曾煊赫一时,他本人在梁做到吏部尚书。他虽然还是梁朝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但这时他家的政治地位已经衰落下来。以前朝帝王子孙而修前朝史书,二十四史中仅此一家。

萧子显入梁以后,还是积极地为巩固梁朝政权效力。萧衍曾当面向萧子显兄弟表示,希望他们作梁朝的「忠臣」。萧子显也就特别利用了自己的文史才能为梁朝的封建统治服务。他曾奏请编纂萧衍的文集,赞美萧衍挂名主编的通史,并在国学里讲解由萧衍题名的五经义。他还编写了五卷普通北伐记,这书虽已不可见,而顾名思义,应是颂扬萧衍在普通年间(公元520到公元526年)的军事活动的。他编写南齐书,也是经过奏请的。

萧子显还著有后汉书一百卷、贵俭传三十卷、文集二十卷,都没有流传下来。

南齐初年,萧道成设置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集「国史」。在梁代,沈约著有齐纪,吴均著有齐春秋。萧子显的南齐书,多取材于檀超、江淹等的书稿,而他们的稿子没有传下来。沈约、吴均的书约在十一世纪以后也散失了。关于南齐的最早只有这部南齐书。

南齐书六十卷,见于梁书萧子显传。到了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这部书,就只有五十九卷了。刘知几史通序例曾说过南齐书原有序录,后人从而推论南齐书佚失的一卷就是。萧子显虽然是以封建史臣的观点来修史的,但他以当代人记当代事,在南齐书里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比较原始的史料。

关于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倾轧残杀,书中都有所记载。对当时唐禹之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豫章文献王嶷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沈文季传等里,也提供了材料。此外对南齐一代的文学史、思想史、科学史方面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反映。如科学家祖冲之,在南齐书里就有一篇比较详细的传。总的来说,南齐书是一部研究南齐历史的重要史书。

点校南齐书,是用商务印书馆影印的宋大字本(简称百衲本)作底本,参校了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另外,还参校了沈约宋书中的志,以及南史、通典、册府元龟、太平御览、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等书的有关部分。对于前人校勘的成果,我们采用了周星诒、**济、张森楷的三种南齐书校勘记稿本,以及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等书。〈南齐书〉可取的是志。

主要内容

《南齐书》包含:帝纪八卷,除追叙萧道成在刘宋末年的政治活动外,主要记萧齐皇朝(479—502年)二十三年间的史事。志八篇十一卷,其中有的上承刘宋,有的起于萧齐立国,断限比较明显。传四十卷,其中不少是记少数民族地区史事的,而以《魏虏传》记北魏史事,这在性质上同《宋书·索虏传》是一样的。序录一卷,刘知几都不曾见到,说明它佚之甚早,故全书今存五十九卷。上面讲到,萧子显既是萧齐皇朝的宗室,又是萧梁皇朝的宠臣,所以他撰《南齐书》一方面要为萧道成避讳,一方面又要替萧衍掩饰。例如他写宋、齐之际的历史,就不能直接写萧道成的篡夺之事,只能闪烁其词,微露痕迹;他写齐、梁之际的历史,则用很多篇幅揭露齐主恶迹,以衬托萧衍代齐的合理。这是他作为齐之子孙、梁之臣子的“苦心”,也反映出他在史学上的局限性。

《南齐书》部帙不大,包含的年代又很短,竟然也撰就了八篇志,确乎难得。这里面无疑包含了江淹的首创之功。《南齐书》有些传,显示了萧子显在历史表述上的才华。如:他于《褚渊传》,先写褚渊在宋明帝时受到信任,而在宋明帝临死,则写他也参与“谋废立”,违背宋明帝的意旨;于《王晏传》,先叙其与齐高帝、齐武帝的密切关系,继而写其在齐武帝死后也参与“谋废立”的事;于《萧谌传》,先说其受到齐武帝、郁林王的信赖,后写其在协助齐明帝夺取郁林王皇位的政变中竟然领兵作前驱;于《萧坦之传》,先烘托其受到郁林王的殊特信任,以至“得入内见皇后”,后写他成了废郁林王而拥立明帝的关键人物;等等。

萧子显在写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时候,都不直接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前后史事的对比来揭示人物的品格。清代史学家赵翼评价说:“此数传皆同一用意,不著一议,而其人品自见,亦良史也。”用顾炎武的话说,这种写历史人物的方法叫做“于序事中寓论断”,司马迁写《史记》最善于运用这种方法。萧子显学习司马迁表述历史的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被后代史学家称为“良史”,这是很自然的。

《南齐书》同《宋书》一样,都宣扬神秘的思想、佛法的深远,又都过分讲究华丽的辞藻,这是它们的缺点,也是那个时代留下的印记。

《南齐书》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繁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

全书篇目

本纪

卷次

目次

题目

卷中人物(括号人物为附传)

卷1~2

本纪第一二

高帝上下

萧道成

卷3

本纪第三

武帝

萧赜

卷4

本纪第四

郁林王

萧昭业

卷5

本纪第五

海陵王

萧昭文

卷6

本纪第六

明帝

萧鸾

卷7

本纪第七

东昏侯

萧宝卷

卷8

本纪第八

和帝

萧宝融

志第一 礼上

志第二 礼下

志第三 乐

志第四 天文上

志第五 天文下

志第六 州郡上

志第七 州郡下

志第八 百官

志第九 舆服

志第十 祥瑞

志第十一 五行

列传

卷次

目次

卷中人物(括号人物为附传)

卷20

列传第一

宣孝陈皇后、高昭刘皇后、武穆裴皇后、文安王皇后、郁林王何妃、海陵王王妃、明敬刘皇后、东昏褚皇后、和帝王皇后

卷21

列传第二

文惠太子长懋

卷22

列传第三

豫章文献王嶷

卷23

列传第四

褚渊(渊弟褚澄,徐嗣)、王俭

卷24

列传第五

柳世隆、张瓌

卷25

列传第六

垣崇祖、张敬儿

卷26

列传第七

王敬则、陈显达

卷27

列传第八

刘怀珍、李安民、王玄载(弟王玄邈)

卷28

列传第九

崔祖思、刘善明、苏侃、垣荣祖

卷29

列传第十

吕安国(全景文)、周山图、周盘龙、王广之

卷30

列传第十一

薛渊、戴僧静、陈胤叔、桓康、尹略、焦度、曹虎

卷31

列传第十二

江谧、荀伯玉

卷32

列传第十三

王琨、张岱、褚炫、何戢、王延之(子王伦之)、阮韬

卷33

列传第十四

王僧、虔子寂、张绪

卷34

列传第十五

虞玩之、孔逷、何宪、刘休、沈冲、庾杲之、王谌

卷35

列传第十六

高祖十二子

卷36

列传第十七

谢超宗、刘祥(从兄彪)

卷37

列传第十八

到捴、刘悛、虞悰、胡谐之

卷38

列传第十九

萧景先、萧赤斧(子颖胄)

卷39

列传第二十

刘瓛(弟巉)、陆澄

卷40

列传第二十一

武帝十七王

卷41

列传第二十二

张融、周颙

卷42

列传第二十三

王晏、萧谌、萧坦之、江祏

卷43

列传第二十四

江斅、何昌禹、谢济、王思远

卷44

列传第二十五

徐孝嗣、沈文季(兄子昭略,昭光)

卷45

列传第二十六

衡阳元王道度、始安贞王道生(子遥光,遥欣,遥昌)、安陆昭王缅

卷46

列传第二十七

王秀之、王慈、蔡约、陆慧晓(顾宪之)、萧惠基

卷47

列传第二十八

王融、谢朓

卷48

列传第二十九

袁彖、孔稚珪、刘绘

卷49

列传第三十

王奂(从弟缋)、张冲

卷50

列传第三十一

文惠太子四男-安皇后生郁林王昭业、宫人许氏生海陵恭王昭文、陈氏生巴陵王昭秀、褚氏生桂阳王昭粲

卷51

列传第三十二

裴叔业、崔慧景、张欣泰

卷52

列传第三十三

丘灵鞠、檀超、卞彬、丘巨源、王智深、陆厥、崔慰祖、王逡之、祖冲之、贾渊

卷53

列传第三十四

傅琰、虞愿、刘怀慰、裴昭明、沈宪、李圭、孔琇之

卷54

列传第三十五

褚伯玉、明僧绍、顾欢、臧荣绪、何求、刘虬、庾易、宗测、杜京产、沈飗士、吴苞、徐伯珍

卷55

列传第三十六

崔怀慎、公孙僧远、吴欣之、韩系伯、孙淡、华宝、韩灵敏、封延伯、吴达之、王文殊、朱谦之、萧睿明、乐颐、江泌、杜栖、陆绛

卷56

列传第三十七

纪僧真、刘系宗、茹法亮、吕文显、吕文度

卷57

列传第三十八

魏虏

卷58

列传第三十九

蛮东、南夷

卷59

列传第四十

芮芮虏、河南、氐、羌[1]

卷60

自序(亡)

-

附录

《南齐书》序

《南齐书》,八纪,十一志,四十列传,合五十九篇,梁萧子显撰。始江淹已为十志,沈约又为《齐纪》,而子显自表武帝,别为此书。臣等因校正其讹谬,而叙其篇目,曰:

将以是非得失、兴坏理乱之故而为法戒,则必得其所托,而后能传于久,此史之所以作也。然而所托不得其人,则或失其意,或乱其实,或析理之不通,或设辞之不善,故虽有殊功韪德非常之迹,将暗而不章,郁而不发,而梼杌嵬琐、奸回凶慝之形,可幸而掩也。

尝试论之,古之所谓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其道必足以适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难知之意,其文必足以发难显之情,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何以知其然邪?昔者,唐虞有神明之性,有微妙之德,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以为治天下之本,号令之所布,法度之所设,其言至约,其体至备,以为冶天下之具。而为二《典》者,推而明之,所记者,岂独其迹邪?并与其深微之意而传之。小大精粗,无不尽也;本末先后,无不白也。使诵其说者,如出乎其时;求其指者,如即乎其人。是可不谓明足以周万事之理,道足以适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者乎?则方是之时,岂特任政者皆天下之士哉?盖执简操笔而随者,亦皆圣人之徒也。两汉以来为史者,去之远矣。

司马迁从五帝三王既殁数千载之后,秦火之余,因散绝残脱之经,以及传记百家之说,区区掇拾,以集著其善恶之迹,兴废之端,又创己意以为本纪、世家、八书、列传之文,斯亦可谓奇矣。然而蔽害天下之圣法,是非颠倒而采摭谬乱者,亦岂少哉!是岂可不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道不足以适天下之用,智不足以通难知之意,文不足以发难显之情者乎?夫自三代以后为史者如迁之文,亦不可不谓俊伟拔出之材、非常之士也,然顾以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道不足以适天下之用,智不足以通难知之意,文不足以发难显之情者,何哉?盖圣贤之高致,迁固有不能纯达其情而见之于后者矣,故不得而与之也。迁之得失如此,况其他邪?至于宋、齐、梁、陈、后魏、后周之书,盖无以议为也。

子显之于斯文,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刻雕藻缋之变尤多,而其文益下,岂夫材固不可以强而有邪?数世之史既然,故其事迹暧昧,虽有随世以就功名之君,相与合谋之臣,未有赫然得倾动天下之耳目,播天下之口者也。而一时偷夺倾危悖理反义之人,亦幸而不暴著于世,岂非所托不得其人故邪?可不惜哉!盖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故为之者亦必天下之材,然后其任可得而称也。岂可忽哉!岂可忽哉!

臣恂、臣宝臣、臣穆、臣藻、巨洙、臣觉、臣彦若、臣巩谨叙目录昧死上。

贡献影响

《南齐书》中的一些文化史记载颇有价值。

萧子显为科学家祖冲之立传,在传中记录了他创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的过程和机械特点。又在传中全文引用祖冲之的《上大明历表》,详细向世人介绍了创大明历的指导思想和大明历的具体特点,为人们研究科技史留下了珍贵资料。萧子显用很多篇幅对佛教进行宣传,对佛教传入中国及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过程作了介绍,对于研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有一些用处的。

《南齐书》的论赞在形式上模仿范晔的《后汉书》,在思想见识上,则相差甚远。当然萧子显作为一个史学家,对于历史和现实问题,还是有一些独到看法的,这在《南齐书》的论赞中有所反映。他对东昏侯萧宝卷推行暴政、恣意杀戮和奢侈淫欲,导致南齐政权灭亡的历史教训,在《东昏侯本纪》的论赞中做了很好的总结:“史臣曰:‘……东昏侯亡德横流,道归拯乱,躬当剪戮,实启太平。……’赞曰:‘东昏慢道,匹癸方辛。乃隳典则,乃弃彝伦,玩习兵火,终用焚身。’”对于帝王之子从小养尊处优、脱离社会,造成孤陋寡闻、无德无能的严重后果,他也有很清楚的认识,并在书中作了较好的分析,这些对于统治阶层应是有所教益的。

萧子显在宣传神学迷信方面,与沈约是一脉相承的。齐梁之际佛教兴盛,萧子显迎合当时的统治者口味,在书中极力鼓吹佛法的力量。《南齐书·高逸传论》是一篇颂扬佛法的专论。他把佛教与儒家、阴阳家、法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道家相比,论证佛家是最优胜的。他论述佛法胜过儒家学说:“佛法者,理寂乎万古,迹兆乎中世,渊源浩博,无始无边,宇宙之所不知,数量之所不尽,盛乎哉!真大士之立言也。探机扣寂,有感必应,以大苞小,无细不容。若乃儒家之教,仁义礼乐,仁爱义宜,礼顺乐和而已;今则慈悲为本,常乐为宗,施舍唯机,低举成敬。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璅相袭。”

从《后汉纪》、《宋书》到《南齐书》对佛教宣传的不断升格,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佛教势力从魏晋到南朝不断发展,并取得国教地位的历史过程。佛教势力的扩展,真切反映了统治者自身的腐朽和没落。

与《宋书》一样,《南齐书》中也存在着大量歪曲史实之处。萧子显是南齐宗室,他在为其祖父写的《高帝本纪》和为父亲萧嶷写的《豫章文献王传》中,都极力进行褒美虚夸,文中不惜使用上万字的篇幅,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百般夸饰其功绩,而对篡权夺位之类丑行,则千方百计曲笔讳饰,淹没其迹。对于其他人物,书中也经常按当时的利害得失,决定对其的取舍与夺。史德的亏缺影响了《南齐书》的撰著质量。

四库提要

《南齐书》·五十九卷(内府刊本)

梁萧子显撰。子显事迹附载《梁书·萧子恪传》。章俊卿《山堂考索引馆阁书目》云“《南齐书》本六十卷,今存五十九卷,亡其一”。

刘知几《史通》、曾巩《叙录》则皆云八《纪》、十一《志》、四十《列传》,合为五十九卷,不言其有阙佚。然《梁书》及《南史》子显本传实俱作六十卷,则《馆阁书目》不为无据。

考《南史》载子显《自序》,似是据其《叙传》之词。又晁公武《读书志》载其《进书表》云:“天文事秘,户口不知,不敢私载。”疑原书六十卷为子显《叙传》,末附以《表》,与李延寿《北史》例同。至唐已佚其《叙传》,而其《表》至宋犹存。今又并其《表》佚之,故较本传阙一卷也。

又《史通·序例篇》谓:“令升先觉,远述丘明;史例中兴,于是为盛。沈宋之志序、萧齐之序录,虽以序为名,其实例也。

子显虽文伤蹇踬,而义甚优长,为序例之美者。”今考此书,《良政》《高逸》《孝义》《幸臣》诸传皆有《序》,而《文学传》独无《叙》。殆亦宋以后所残阙欤。齐高好用图谶,梁武崇尚释氏,故子显于《高帝纪》卷一引太乙九宫占,《祥瑞志》附会纬书,《高逸传》论推阐禅理。盖牵于时尚,未能厘正。

又如《高帝纪》载王蕴之抚刀、袁粲之郊饮,连缀琐事,殊乖纪体。至《列传》尤为冗杂。然如纪建元创业诸事,载沈攸之书于《张敬儿传》,述颜灵宝语于《王敬则传》。直书无隐,尚不失是非之公。

《高十二王传》引陈思之《表》、曹冏之《论》。感怀宗国,有史家言外之意焉,未尝无可节取也。自李延寿之史盛行,此书诵习者鲜,日就讹脱。

《州郡志》及《桂阳王传》中均有阙文,无从补正。其馀字句舛误,如《谢庄传》,《南史》作“诏徙越巂”,此书作“越州”。《崔怀慎传》,《南史》作“臣子两遂”,此书作“两节”者。又不可胜乙。今裒合诸本,参核异同,正其灼然可知者。其或无考,则从阙疑之义焉。今本《南齐书》只五十九卷。

逸文

简介

《南齐书》第六十卷《自序》自唐朝已亡逸,然而姚思廉的《梁书》第三十五卷的《萧子显传》引有《自序》一节,这是《南齐书》的珍贵逸文。

原文

《南齐书》卷六十 自序

余为邵陵王友,忝还京师,远思前比,即楚之唐、宋,梁之严、邹。追寻平生,颇好辞藻,虽在名无成,求心已足。若乃登高自极,临水送归,风动春朝,月明秋夜,早雁初莺,开花落叶,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前世贾、傅、崔、马、邯郸、缪、路之徒,并以文章显,所以屡上歌颂,自比古人。天监十六年,始预九日朝宴,稠人广坐,独受旨云:“今云物甚美,卿得不斐然赋诗。”诗既成,又降帝旨曰:“可谓才子。”余退谓人曰:“一顾之恩,非望而至。遂方贾谊何如哉?未易当也。”每有制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少来所为诗赋,则《鸿序》一作,体兼众制,文备多方,颇为好事所传,故虚声易远。

二十四史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制霸水浒之我是天魁星 连载中
制霸水浒之我是天魁星
至德麒麟
简介:你是否认为水浒里的宋江太窝囊?主人公穿越至水浒代替宋江,不再招安。天罡地煞一百单八将成为了济世救民的大英雄,一起来不一样的水浒世界吧!
86.9万字2年前
特种兵学校,少年特战队 连载中
特种兵学校,少年特战队
少年特战队特种兵学校
简介:内含cp、真心话大冒险、执行任务、和关张的cp文等
1.9万字2年前
三国之铁血帝王 连载中
三国之铁血帝王
小小马甲1号
简介:吕布?那是我手下败将!赵云?那是我师兄!孙策?他得管我叫老师!孙权?哪次看见我他不得打哆嗦?一本现代人穿越到三国的小说,一个抢兵抢粮抢地盘,顺带抢枪MM的书。本书数字版权由“智阅”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联系话本客服(我的-设置-客服咨询内)。
26.7万字2年前
救龙 连载中
救龙
雾行人
简介:本是临近毕业的历史专业的学生孙灏轩,不知为何离奇穿越到了战场上。看着眼前这名身披金鳞铠甲的人,孙灏轩一咬牙。拼了,搏一搏老子的大好前程!本书又名【大魏:开局救了大魏战神】
0.5万字2年前
历史不忍细看 连载中
历史不忍细看
乔峤
简介:感兴趣的可以来看看呀,其实这本书在外面就可以买到,也不怎么贵,当然就是看的基本上都是学生嘛,在学校也借过来接过去的,比较麻烦,所以我就将它抄到话本上,首先言明,这不是我写的,我没这本事。所以,如果有别人写,请不要说我抄袭好吗?我可以删了,我完全OK的,如果就是触犯别人隐私,那你就告诉我好吗?OK,完了*:..゙((ε(*´・ω・)っ†*゚¨゚゚・*:..☆
3.4万字2年前
大明:我竟然是大明武宗正德皇帝 连载中
大明:我竟然是大明武宗正德皇帝
冷魄寒魂
简介:【两天一更,玫瑰*99当天加更一章,打赏金币*59当天加更两章,作品点亮会员当天加更三章】“向天再借五百年!加之大明国祚!”“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朕乃!大明武宗正德皇帝!”(注:架空历史,纯属虚构)
3.4万字1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