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古代篇
超小超大

贪天之功

贪天之功

成语出处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呼!(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贪天之功”。

成语故事

晋公子重耳,在国外流亡十九年之后。于公元前636年在秦国的支持和帮助下,终于回国当了国君,称晋文公。为了报答那些跟随他流亡的有功之臣,晋文公对他们论功行赏,封赐城邑或者加官晋爵。这件事情还没来得及办完,恰逢周王朝内部发生变乱,周襄王派人向晋国告急,晋文公打算发兵救助,于是匆忙结束了对流亡功臣行赏一事,其中遗漏了一个人,就是介子推。

介子推一直追随重耳左右,在十九年艰苦的流亡生活中,他对重耳照顾得十分周到。据说他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汤来给重耳充饥。在辅助重耳回国掌权的过程中,介子推与赵衰、狐偃等五人的功绩是很突出的。气节高尚的介子推,不计较个人的功名得失,他在重耳回国以后,不但不以功臣自居,反而推病隐居起来。这次国君晋文公大赏群臣,介子推没有得到封赏,却毫不介意。他的老母亲以及门人故旧替他感到不平,都劝他去找晋文公理论一番,以便求得封赏。介子推坚决拒绝这样做,并且说:“献公的九个儿子,如今只有国君(晋文公)在世了。老天爷不让晋国灭绝,晋国就必定会有君主。这样看来,主持晋国大事的人,不是国君还能是谁。这是老天立他为君主。可他们那些人(指受封赐的群臣)却以为是靠他们各自的力量,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偷别人的钱财尚且被称之为盗贼,何况贪上天的功劳为自己的功劳呢?人们把本来是罪过的事看成是合情合的,上头的人却对这些欺世盗名的人加以赏赐。上下互相蒙骗,这就很难和他们打交道了。”

介子推的老母亲对儿子这番话颇为赞赏,说道:“那好,我和你一道隐居起来。”于是,母子俩躲进绵山的深山里隐居至死。

尊崇介子推的人深为此事感到不平,便悬书于宫门,上面写道:“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晋文公这才想起来,并得知介子推已归隐绵山,追悔莫及。于是晋文公下令道:“谁能找到介子推,就封爵上卿,赐田百万亩。”[1]

但介子推至死也没有再见晋文公。文公只得把绵山周围地区作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田,并说:“我以此来记载我的过失,同时也表彰好人。”后来,人们因此而称绵山为介山。

成语寓意

在一般人看来,居功受赏理所应当。而介子推虽劳苦功高,却不愿接受赏赐,甘愿过着隐退生活。这种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崇高精神令人敬佩。再想想从古到今那些汲汲于名利的人,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在现实生活里,为了追名逐利而揽功诿过者不乏其人。

成就,对每个人的诱惑都是巨大的,人们愿意自己学有所成,愿意自己一挥而就,愿意自己掌控全局,愿意自己功成名就,人们更愿意所有的成果都是自己一个人创造的,但这是永远无法实现的。有些人选择正视这样的结果,用自己的力量努力创造;有些人则选择漠视这样的结果,将别人的成功也归到自己名下。唯有那些不贪功之人,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你是一个员工,不仅不能“贪天之功”,有些时候,还需要将自己的功劳让出来,以此来换取更大的成功。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贪天之功”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含贬义;把天然所成之功归为自己所有;泛指把集体或他人的功劳都记在自己的名下。

运用示例

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卷三四五·刘安世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徼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四回:“岂敢贪天之功,遂尔僭妄去!”

拓展阅读

又据传说,晋文公为了迫使介子推出山,曾经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同母亲一起被火烧死。为了纪念他,当地百姓每年这一天都不点火做饭,而是吃冷食。“寒食节”就由此而来。

中国历史古代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特种兵学校之守恒 连载中
特种兵学校之守恒
Manta小渔吖
简介:星空之下,我们的爱与勇气[守恒]
7.2万字2年前
历史不忍细看 连载中
历史不忍细看
乔峤
简介:感兴趣的可以来看看呀,其实这本书在外面就可以买到,也不怎么贵,当然就是看的基本上都是学生嘛,在学校也借过来接过去的,比较麻烦,所以我就将它抄到话本上,首先言明,这不是我写的,我没这本事。所以,如果有别人写,请不要说我抄袭好吗?我可以删了,我完全OK的,如果就是触犯别人隐私,那你就告诉我好吗?OK,完了*:..゙((ε(*´・ω・)っ†*゚¨゚゚・*:..☆
3.4万字2年前
官封逍遥侯 连载中
官封逍遥侯
醉龙仙
简介:我乃逍遥侯,不是人间帝王所封,乃上天所赐!三界内外,唯吾独尊,五行上下,舍我其谁!?
2.8万字2年前
大明帝国一一帝国的生机 连载中
大明帝国一一帝国的生机
沐成邕
简介:崇祯十七年,闯贼二十万大军挺近京师,路经之处,无有不降。当闯贼逼近代州时,李自成认为代州会像其他地方一样不战而降,但是,他们受到了抵抗损失惨重,他们到宁武成底下时,才发现这是一道他们永远也无法逾越的屏障。(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相信)
1.1万字2年前
历史的声音 连载中
历史的声音
斐斐乐
简介:从不一样的角度来了解与众不同的中国史。
1.5万字2年前
(CH)文集 连载中
(CH)文集
Li宋溪
简介:cp会备注在题目上ks:Li-宋玉CN7011001
0.1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