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古代篇
超小超大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

基本释义

退避三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退避三舍”。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加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3]

成语寓意

两军交战时,一方退让,情况大致有二:一是另一方实力较强,暂时避其锋芒,二是麻痹另一方,使其放松警惕,起到骄敌的作用。随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战胜之。成语中晋文公的退避三舍,便属于后者。此外,晋文公此举还有回报当年楚王知遇之恩的意思。退避三舍,即你来,我先退,给你警告。再来,再退,再给警告。但事不过三。成语告诉人们,退并不一定代表软弱可欺,相反应该谨慎,以防有诈。而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懂得绕个弯,退一步,还是会有更宽广的路。

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退避三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明·叶宪祖《鸾鎞记·京晤》:“似你这般诗才,不怕杜羔不退避三舍。”[4]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我说姊姊不过,只得退避三舍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

现代·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闲的吴教授,他却要退避三舍,再也轮不到他。”

成语辨析

退避三舍—委曲求全

“退避三舍”与“委曲求全”意义相近,都有退让的意思。区别在于“退避三舍”侧重于避开冲突,不与人争高低,“委曲求全”则是侧重于为了大局忍让求全,成全别人委屈自己。

中国历史古代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铁血战鹰队VS特种兵学校 连载中
铁血战鹰队VS特种兵学校
特战女兵夏小米
简介:主铁血,主帅夏杨关,主虐带甜
5.4万字2年前
异世纷争 连载中
异世纷争
孤帆游天际
简介:这是一个与现实不同的一个崭新的世界,它同我们一样,都会有不同的文明诞生,你将见证的是一个国家或说是多个国家的政权交替以及文明进程,从石器时代到科技时代,都将会被你所见证。本书无固定主角,唯有核心角色群,且统治者都有一个固定的反生物设定-青春永驻,长生不死。当然并不是就不怕刀枪什么的了……
4.8万字2年前
救世英雄系列分部A之世界大战(地球故事) 连载中
救世英雄系列分部A之世界大战(地球故事)
我的世界古斯塔夫巨炮(破碎粉、奥特一族)
简介:(本书纯属虚构,请勿当真)二战最后,元首并没有像大家想象中那样自杀,而是乘坐纳粹钟到了另一个时空,现在,他卷土重来了……救世英雄系列第二部
0.1万字2年前
救龙 连载中
救龙
雾行人
简介:本是临近毕业的历史专业的学生孙灏轩,不知为何离奇穿越到了战场上。看着眼前这名身披金鳞铠甲的人,孙灏轩一咬牙。拼了,搏一搏老子的大好前程!本书又名【大魏:开局救了大魏战神】
0.5万字2年前
打服为止 连载中
打服为止
伴儿嗯
简介:不服?那就接着打下去,直到你跪服。我军特种兵前身与越军特工的惨烈战斗。
36.0万字2年前
Truths 连载中
Truths
燕十一
简介:“一名小说家的天职,就是讲述事实”
0.1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