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学名:Ficus religiosa L.):是桑科、榕族、榕属的大乔木植物,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叶革质,三角状卵形,基生叶脉三出;叶柄纤细,榕果球形至扁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狭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
菩提树在广东沿海岛屿、广西、云南北至景东等多属栽培,但喜马拉雅山区,从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至不丹均有野生。
传说在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
大乔木,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高达15-25米,胸径30-50厘米;树皮灰色,平滑或微具纵纹,冠幅广展;小枝灰褐色,幼时被微柔毛。
菩提树
叶革质,三角状卵形,长9-17厘米,宽8-12厘米,表面深绿色,光亮,背面绿色,先端骤尖,顶部延伸为尾状,尾尖长2-5厘米,基部宽截形至浅心形,全缘或为波状,基生叶脉三出,侧脉5-7对;叶柄纤细,有关节,与叶片等长或长于叶片;托叶小,卵形,先端急尖。
总花梗长约4-9毫米;雄花,瘿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榕果内壁;雄花少,生于近口部,无柄,花被2-3裂,内卷,雄蕊1枚,花丝短;瘿花具柄,花被3-4裂,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短,柱头膨大,2裂;雌花无柄,花被片4,宽披针形,子房光滑,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狭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
榕果球形至扁球形,直径1-1.5厘米,成熟时红色,光滑;基生苞片3,卵圆形
菩提树喜光、喜高温高湿,25℃时生长迅速,越冬时气温要求在12℃左右,不耐霜冻;抗污染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为好。菩提树幼林在热带地区(水分充足的地区)生长迅速。
种子繁殖应选10年以上健壮母株,于11月果实呈红黑色时采种,采回的果实反复搓擦,除去肉渣皮屑取出种子,稍加晾干即可播种。一般采用沙床撒播,播种前用小木板稍微压实床面,将床面整平,把种子均匀撒于床面上,播种时应避免种子重叠成一小团团,尽量使每粒种子均撒在床面上。播完后用细筛筛一层薄土覆盖在种子上,以刚盖上种子为宜,播完后用稻草或用遮阳网搭荫棚遮荫,减少苗床的水分蒸发、保持床面的湿润。同时在沙床四周撒上灭蚁清等,以防种子发芽时被蚂蚁、蝼蛄等危害。
因菩提树种子无休眠习性,播种后10天左右即可发芽出土,当种子陆续发芽达一半左右时,揭开全部稻草,适当遮荫,每天早晚淋足水。当幼苗长至2-4厘米时,移入10厘米×12厘米事先装好土
菩提树枝条也容易扦插成活,在春季或秋季选择8-15年生健壮的母株,在母株上选取具有饱满腋芽的枝条,截取半木质化部分长约15厘米的插穗,进行扦插繁殖,插穗株行距5厘米×10厘米,扦插深度约为3厘米,扦插完后搭上小弓棚,用白色塑料农膜盖上,前后两端保持通风透气,每天多次淋水保证小棚内较高的相对湿度。
带着空间的若曦重来一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