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4年,华北事变爆发,中华大地岌岌可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诗雯,你张伯伯今日设宴邀为父前去,张伯母更是叮嘱要带你同往,说是许久不见,很是惦记你。”
“是啊诗雯,快些梳妆打扮吧。”
“爹,娘,学堂里还留的有不少作业呢……”
刘诗雯有意推脱。
“诗雯,为娘知道你惦记着学业,就当陪为娘好不好?”
“那好吧…爹,娘,你们稍等,我打扮一下就来。”
书桌上,哪里只有作业?
纸上寥寥几语,依稀可见“救我中华 爱我民族 同胞一体”的字眼。
多少夜,她伏案执笔,只愿文字如火,照亮黑暗时代。
“刘弟,弟妹,许久不见啊!”
“兄嫂身体可好?”
“好!好着呢!诗雯儿又漂亮了不少,快些进来!”
两家人来到正厅,宴席已经摆好,珍馐美味,尽数有之。
“哥哥嫂嫂怎么突然想着设宴唤我们前来了啊?我可是记得嫂嫂犹爱清静。”
刘母开口询问,张家夫妇二人却只是乐呵呵的笑着。
“弟妹,实不相瞒,今天是有事相与你们说……”
张母微抿一口杯中的普通酒,笑脸盈盈。
“好了,你就别卖关子了,快些说了吧。”
“我们也不瞒诸位了,今日设宴……其实是……”
“继科,他回来了……”
“真的吗?”
刘母很激动的问。
彼时的刘诗雯刚准备夹起佛跳墙里面的一块鲍鱼,听见这话,手一抖,鲍鱼又掉了回去。
“张继科儿啊,他,回来了?”
众人见她这般,纷纷侧目。
“诗雯儿,注意礼数。”
刘父轻声提醒。
“无妨无妨。”
“继科儿,还不过来见见你刘伯父伯母。”
张父开口,一人撩开门帘走了进来。
“爹,娘,伯父,伯母。”
“雯儿…妹妹。”
“这都有一年多未见了吧,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快,快坐下吧。”
刘母热络地寒暄着,张继科是她看着长大的,样貌,礼数,本领俱佳,和自家诗雯儿更是青梅竹马,她很是喜欢。
“继科在西洋留学,感觉怎么样啊?”
“应该有不少收获吧?”
刘父和蔼问道。
“回伯父,西洋的诸多事物都很是先进,器物,制度皆如此。”
“我此行,重在学习西洋的经商立业之道,这段时间的学习,颇具收获。”
“甚好,甚好,怪不得过年时都不曾见你回来,想来是专心学业去了。”
“来,继科侄儿,你我叔侄干上一杯!”
刘父爽朗大笑,把酒言欢。
“你啊你,一大把年纪了,还揪着别人小伙和你喝酒。”
刘母嗔怪他。
“弟妹,别这么说,男子汉就是得沾点酒的。”
“以前都是过年时我们两家不醉不归,他去年却不曾归家,今天定要他好好醉一醉!”
张母笑着打趣,语气里不仅有宠溺,更有丝丝责怪。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根”,诸多节日中将过年看的尤为重要,张继科托人带话回来说过年不归家时,张父可是发了好大的脾气。
作者:害怕民国番外用现代头像奇怪,所以用旁白形式啦
作者:会员加更奉上
张继科:忘不了的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