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弹道导弹比作是进攻用的长矛,那么反导系统就是防御用的盾。
经过此前与罗刹的实战,搭建一个完整的防空反导体系的必要性显然在杨新光所有的军事发展项目里更加突出了。
在之前的大战中,罗刹向海城方向发射的300枚弹道导弹在导弹预警卫星和密集发射的末段拦截弹的配合下,被击落了297枚,另外三枚还因为精度较差而打偏,炸毁了几座空粮仓。
如果没有这些反导系统撑起天幕,能不能打赢还真的不一定。
现在杨新光要做的就是如何加固这面巨大的盾牌。
GBI,杨新光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东西。
它是超级大国所研发的一种陆基中段反导拦截弹,跟强大的弹道导弹预警体系配合在一起可以做到真正的“拒敌于千里外”。
弹道导弹从发射地点飞向目标的路程中,外太空的中段占去了大部份。将弹道导弹拦截在太空中,避免它飞入己方的土地上,这样它就算带的是核弹头也不需要担心。
杨新光以GBI反导拦截弹为蓝本,在它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
原来的GBI拦截弹,在飞行到太空中后,速度可以达到每秒7公里,可以说难以控制。它面对可以中段变轨的导弹时未免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可能拦截效率并不高。
杨新光对此用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案。
他将分布在拦截器四周的用来进行姿态控制的RCS喷口给去掉,将一个携带高比冲固体燃料的全向矢量RCS火箭喷口安置在拦截器尾部。理论上,这样可以做到像地空导弹一般敏捷。
为了确保拦截成功率,杨新光还将动能拦截器原来的光学制导换成了红外成像/毫米波雷达双模制导。而且,由于体积缩减,一枚由原来的GBI拦截弹改进而来的载具中,至少能携带3个这样的拦截器,用来增加拦截密度。
制造这种导弹并不是很难,杨新光现在有完整的弹道导弹预警和跟踪体系,数据链也把各个防空单位和司令部连接起来,可以再对方导弹发射的15秒内做到对对方导弹的实时跟踪。而且现在是要导弹有导弹要火箭有火箭,这个方案已经提出甚至没经过设计阶段就直接造出了原型弹了。
海城航天发射场。
之前发射过卫星的发射台,又忙碌了起来。
他们在这里即将要验证的,就是杨新光改造过的新型GBI。
士兵:报告,发射准备完毕。
杨新光点了点头。
杨新光远程导弹旅,你们可以发射了。
士兵:收到。
远程导弹旅这次的目标依旧是海城的导弹靶场。
不出意外的,导弹预警卫星在这枚导弹刚刚点火,上升段还没结束时候就已经锁定了它。
信息传回到航天指挥中心,杨新光改造后的GBI即刻点火升空。
3分钟后,位于鹤西城的监测站汇报,观测到航天器撞击。
经火控系统分析,目标被毁。高度位于1500公里,距离海城靶场3000公里左右。
杨新光把这套陆基中段反导拦截系统起名为“掩体”。取支撑起防御天外打击的坚固堡垒之意。计划第一批量产的导弹部署200个发射井,之后每一批都按照这个数量生产部署,直到部署数量足够2000枚,实现绝对的防御优势。
剑与魔法世界的现代战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