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
(1)背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列强的侵略加剧了灾难。
(2)洪秀全的组织宣传:
创建拜上帝会并进行思想宣传等
(3)起义:1851年初。
永安封王意义: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基础。
2、定都天京(鼎盛)
(1)意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鼎盛:定都天京后,相继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行动。这是太平天国运动鼎盛的标志。
二、政权建设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目的: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政权。
(2)内容:
①生产资料分配形式: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形式: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的等方面: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绝对平分一切财富,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是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空想。
③未能真正实行。
2、后期《资政新篇》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事业上。
(3)评价:
①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未能实行:
三、转折与失败(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转折:天京事变
(1)原因: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略。
(3)影响:
①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②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失败:
(1)标志:天京陷落。
(2)原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四、评价
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五、知识拓展和补充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经济:狭隘、自私、保守和分散性。
(2)、政治: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其纲领或口号有致命的缺陷。
(3)、思想: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多用封建迷信思想组织宣传。
(4)、组织: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5)、时代局限:
(封闭保守、缺乏合作;追求平均、缺乏进取;与世无争、满足现状;多子多福、求稳怕乱;重经验,轻理论等。)
9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的“新政”、“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组织上: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同盟会的成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3)实践上: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4)契机: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
2、起义(过程):略
3、结果(影响):
(1)各省纷纷独立。(2)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民国成立。
1、时间、地点、国旗、纪元。
2、性质: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巩固政权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临时约法》
①目的:根本是维护民主共和;直接是限制袁世凯专权。
②内容:国家主权、人民的基本权利;政治体制的原则(三权分立);政体形式是内阁制。
③评价: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
(2)经济上:颁布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或措施。
(3)社会风俗:颁布了一系列的移风易俗的法令。
(4)外交上:《告各友邦书》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清政府覆亡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历史功绩: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意义: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地里程碑。
四、知识拓展与补充
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1)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政党。(2)有了一个统一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
2、清政府的覆亡主要是三股势力共同努力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立宪派;袁世凯北洋军等。
3、袁世凯能够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1)袁世凯自身的实力、政治野心和心计。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等。
慕城笙微的库存小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