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包含动词宾语前置和介词宾语前置两种。
(1)、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所谓否定句,是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凡句中带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代词“莫”的句子叫否定句。在这种句式里,宾语前置于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①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代词“自”做“信”的宾语,“不自信”应调整为“不信自”,翻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代词“之”做“有”的宾语,“未之有”应调整为“未有之”,翻译为“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③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屈原《离骚》)
解析:代词“吾”做“知”的宾语,“不吾知”应调整为“不知吾”,译文是“你对我不了解也就罢了,只要是我的心确实美好。”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汉语中,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它还有“谁、孰、安(什么、什么地方)、胡(什么)、奚(什么、哪里)、曷(什么)”等。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解析:疑问代词“何”做“操”的宾语,“何操”应理解为“操何”,译文是“大王来拿什么东西呢?”
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疑问代词“何”做“如”的宾语,应理解为“如何”,译文是“因为跑五十步耻笑跑一百步,那么怎么样呢?”
③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解析:疑问代词“奚”做“适”的宾语,“奚适”的意思是“适奚”,译文为“它将去哪里去?”
④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
解析:疑问代词“恶”做“待”的宾语,“恶乎待”的意思是“待恶”,译文“他将仰赖什么呢?”
⑤沛公安在?(《鸿门宴》)
解析:疑问代词“安”做“在”的宾语,“安在”的意思是“在安”,译文是“沛公在哪里?”
3、用“之”或“是”或“之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此种情况古汉语并不多见)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师说》)
解析:“之”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译文是“不会读书,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前者去请教老师,后者却不去”。
②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之”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有何厌”,译文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③惟命是听(成语)
解析:“是”字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应调整为“惟听命”,译文是“只听你的命令”。也此相同的还有“惟利是图”、“惟马首是瞻(《冯宛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他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做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后。但文言文中也有介词宾语放在介词前,这也是宾语前置。
①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何”做介词“何”的宾语,应调整为“以何知之”,译文是“凭什么知道呢?”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解析:“谁”做介词“与”的宾语,应调整为“吾与谁归”,译文是“除了这种人,吾与谁同归呢?”
③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解析:“谁”做介词“为”的宾语,应调整为“为谁哀者”,译文是“为谁悲哀呢?”
④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解析:“是”做介词“以”的宾语,应调整为“余以是记之”,译文是“我把这个记下来”。
三、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于远近容。(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那么现在的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的人所容纳”。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拘,于余学。(韩愈《师说》)
解析:“于”字表被动,译文是“六艺经传都通读学习它,不被时代风气所拘束,向我学习”。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解析:“受……于……”表被动,译文是“我不能拿着所有吴国的地方,十万的军队,被人制约”。
2、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解析:“为”表被动,译文:“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身体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耻笑”。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解析:“为”表被动,译文是“吴广平素痛爱下人,士卒大多被他所利用”。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解析:“为……所……”表被动,译文是“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人的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解析:“为所”表被,译文是“否则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人俘虏”。
3、用“见”“见……于……”表被动。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见”表被动,译文是“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解析:“见……于……”表被动,译文是“我长时间地被有学问的人家所耻笑了”。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解析:“被”表被动,译文是“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解析:“被”表被动。
③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解析:“被”表被动。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
解析:“见”“被”表被动,译文是“诚信却被怀疑,忠诚而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
5、句意表被动。
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解析:译文是“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慕城笙微的库存小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