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思修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个视频。从这个视频里我认识了一个几十年苦苦坚持,攻坚克难只为一渠水的朴实村民。他就是贵州省遵义市一个贫穷的山村里的生产队长黄大发老人。
因为村里水资源十分匮乏,村里非常贫穷。只能种植耐旱的作物,对这个小村庄的人来说,吃上一顿白米饭是他们的梦想。我们可能难以想象,这竟然是一个梦想。可对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村子里,这就是现实。看到村庄如此窘迫,他心里一直想做点什么,他也这样做了。如今的他已处耄耋之年,他当初年过五十开始挖井,井水的干净度达不到饮用标准,十分浑浊,很难供人饮用。他便开始设计凿渠饮水,试图将别的地方的水引进村里。为了这个目标,全村人在他的带领下,用手边仅有的铁具人工挖凿饮水通道。有时甚至需要下到悬崖下勘探地形,仅用一根绳索吊着,十分危险。黄大发不是光指挥不干活的人,他事事亲力亲为,年过五十的他亲自下到悬崖下的行为让原本不敢下去的年轻人没有了退缩的理由。他们回忆说:“看到他(黄大发)自己那么大年纪了,还下山崖,他都能做,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
在开凿过程中,有过很令人惋惜的失败。但是黄大发和众村民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开凿水渠。正是黄大发老人亲身的带领,村民们不懈的努力,才有了最后的喜悦。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持续作业,一条长达十公里连接两座山头,蜿蜒山腰间的一条水渠终于开凿完毕了。
如果没有这位老人的坚持,没有村民们共同的努力,很难想象这样一项看似不可能的工程可以完满竣工。为了村子的供水,黄大发老人奉献了他三十六年的时间,从五旬中老年变成了拄拐而行的耄耋老人。这样的坚持,令人动容。
看到村民们掬起清凉干净的水直接喝的笑颜;看着老人拄着拐杖,穿着黑色雨鞋,缓步走在水渠里的欣慰,身后一座座青山绵延不绝;一条流动着的水渠哗啦啦地唱着歌。老人的身影在此刻仿佛自成一道山间最美的风景,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确实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可是资源的拥有却没有那么平均。水资源的缺乏,是很多地区贫穷的根本原因。水资源的多少没办法改变,但是怎么去面对,却是自己的选择。黄大发老人用自己的行动,一代人解决了后代的用水问题,值得人尊敬和敬佩。希望所有资源不对等的地区,都能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去用自己的双手,改变所谓的“宿命”。或许,有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做,仅此而已。
人生的况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