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验结果表明学⽣们应该受到⾃我测评⽅⾯的培训,⽼师也应该给予学⽣相当的反馈帮助学⽣提升。学⽣的性格会左右其评分结果,如成绩更好的学⽣会给⾃⼰打相对较低的分,⽽成绩较差的同学会给⾃⼰打较⾼的分。
当代社会的巨⼤变化和飞速发展,对⼈的⼈⽂素质提出了更⾼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对的课题。同时,随着⼈⽂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
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式,有利于⼈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活的整体认识。⼈⽂社会科学发展的这⼀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地理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的⽣活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主学习的能⼒。
⼀、课程性质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科课程。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度的综合。它是⼀门在课程⽬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上都⼒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基本理念
(⼀)本课程将⼤⼒提供⼈⽂精神,促进学⽣的⾃主发展(7-9'SS2'1.2.1)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的在于把全体学⽣培养成有良好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但引导学⽣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全⾯的社会⽣活观念,⽽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式,为学⽣终⾝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基础。
(⼆)本课程将⼒求真正实现⼈⽂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
《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是基于学⽣的⽣活经验,对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它⼒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整合形式合理,从⽽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三)本课程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基础是社会⽣活与历史变迁,即把社会作为⼀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本课程将从纵向发展来呈现⼈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其基本趋势,从横向扩展来揭⽰不同地域环境和的差异。在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同时,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的全球意识。
为有源头活水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