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土司制度的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套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头上的枷锁,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西南部分土司进行改土归流已成为时代的课题。
在鄂尔泰上奏给雍正帝的诸多奏折中,他不仅详细地条陈了土司制度的弊端,云、贵、广西土司种种祸乱地方的行为,而且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改土归流”及其善后工作中切实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从雍正帝回复鄂尔泰的诸多朱批谕旨中常可见到这样的字样。
胤禛(雍正帝):是,当之极,实慰朕怀。
胤禛(雍正帝):朕心中嘉悦,竟至于感矣,有何可谕,勉之。
胤禛(雍正帝):若是如此,妙不可言。
胤禛(雍正帝):是极,通极,当极,此朕之本意,谆谆告诫近边督抚者不计其数矣。
如此等等批语,我们不难看出,鄂尔泰在西南地区推行的改土归流,不仅得到了雍正帝的坚定支持,还鲜明地体现了最高决策者深化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需要。
同时鄂尔泰对改土归流的复杂性也有充分的认识,在改土归流前已制定了成熟的方案,缜密的计策,在改土归流中对土司的安置和处理也都作了因地、因时、因势、因俗的变通。
鄂尔泰将土司“有无过犯”、“土民是否相安”作为改流的重要依据,并非一刀切地将所有土司都改为流官。
这一原则和策略不仅大大减少了改流的阻力,对改流后善后措施的有效实施也大有裨益。
然而即便如此,改土归流的阻力仍然很大,那些做惯了土皇帝的土司,不甘心失去手中的权力,采用种种手段蛊惑、胁迫当地民众发动叛乱,杀戮朝廷派遣的流官,像前文提到的那种流官全家被杀的例子数不胜数。
这些土司就用这种恐怖手段,对抗朝廷“改土归流”的政策。
你不是要派流官代替土司治理地方吗?你派一个我杀一个,还一杀就杀全家!
面对这些顽固不化的土皇帝,鄂尔泰也丝毫不客气,动用军队用大屠杀镇压当地夷人的反抗。
雍正十三年开始的苗民大起义,清军用了临近七省的兵力镇压,经大小数十战,才镇压下去包利等四百余叛军首领被俘并押至贵阳杀害,苗民被杀受困饿死不下三十万。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但以杀止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一点胤禛明白,鄂尔泰也明白。但“改土归流”必须推行下去。
这一步不能退,一旦退让,只会让那些土司更加得寸进尺,更加肆无忌惮。
胤禛长叹一声
胤禛(雍正帝):十七弟,朕要你再去一趟苗疆。
允礼对此早有准备
允礼:臣弟定不负所托。
胤禛点头
胤禛(雍正帝):传旨鄂尔泰,让他尽力控制局势,但他仍将西南边疆情势稳定在各个部落之间小范围爆发,避免大规模叛乱的发生,至于用什么办法,由他自己决断!
胤禛顿了顿,脸上闪过浓重的杀意
胤禛(雍正帝):必要时候,不必手软!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