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訢言“因为这封信恰逢高考,所以我觉得文笔应该 还不错。”
郗訢言“应该是至今文笔最好的一封信了”
郑丹妮摸摸郗訢言的头,此时此刻,刘倩倩从身后递上了纸巾。
“哈哈哈哈哈很懂啊 自觉准备好纸巾”
“677哈哈哈”
“眼泪预警!!”
郗訢言“郑丹妮,生日快乐。”
郗訢言“郑丹妮,我好像叫的最多的就是郑丹妮。”
从一开始不熟悉到后面慢慢熟悉再到现在,未曾改变的是郑丹妮三个字,但我们的感情变了,有再慢慢变好。名字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正式的艺术品,所以我才会对这种小事情显得有那么不合时宜的仪式感。包括我也不喜欢你跟我说谢谢,因为我觉得这一句不经意的谢谢会拉开我们俩的距离。或许也只是我太过敏感了,太过偏执。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3年前,一声“大家好,我叫郑丹妮。” 让人心想好一个意气风发的小少年,没错,是小少年。那时候的你,肉嘟嘟,可可爱爱,充满欢乐的小孩,眯着眼睛,露出一个小酒窝的样子。尽管后来被当作笑料,调侃过很多次。
起初的你会客气地叫我前辈,后来慢慢地就不叫了。我当时就想,这个小后辈,不得了哦。
或许是有人给你撑腰吧,毕竟在陈珂面前我也不敢说什么。
没有谁能逃得过真香定律吧
我们无从了解时不喜欢,深交后相见恨晚。有时觉得自己像个玻璃罐,无时无刻地封闭自己,期待却又害怕有人打开盖子。遇到你,才发现看起来洒脱的你,其实也是个里面塞着小纸条的漂流瓶,在海里慢慢飘着,或是无人问津沉入海底,却又期待满心期待等候着着有人能把自己捞起。
陈珂带着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可也只停留于新,真正走近的少之又少。当然,不是她们的原因,是我自身的原因。而对于你,我也一直在思考,我们是如何真正碰撞到一起的,是谁敲开了对方紧锁的心门,还是两扇窗推开之后,发现背后都有人站在同样的位置发呆呢。
似乎是那一次的契机让我突然认识到真正的你,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都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无忧无虑。我们都缩在屋檐下,躲避风雨,像是害怕被狂风卷走的巢雀的小鸟。我们渴望被理解却又不敢对别人倾诉,表面安稳平静,内心一直患得患失。
在了解你之后,我真真切切地拾起了对友情的希望。
郗訢言“当然,还有你啊。”
郗訢言不禁看向了郑丹妮身旁的另一位
陈珂:“我原来才是那个买一送一。”
全能:“哈哈哈哈~”
随后,郗訢言继续念到。
或许,你也是我不可多得的另一个好朋友。
原来真的可以有个人能够与自己如此合拍,有话直说,不需要太多顾虑,甚至可以为彼此的成绩衷心祝福,为彼此的失望舔舐伤口。感谢你,总在我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在陈珂看不到get不到的时候,安慰我,鼓励我,让我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郑丹妮早已背过身去,避免大家看到她流淌的泪水。
“言子手抖,zqsg了”
回首自己出生到现在的19年光阴,似乎没有什么快乐的时候。也可能是将这一切用来遇见你们了吧。
常常想不起来,我们这些年都做了什么,好像有过发自内心的笑,也有过难以抑制的哭,甚至也有过哭着就笑了的印象。
三年就这么过去了,甚至没反应过来做了些什么。我真的好想让时间静止下来,只有我们一群人 三两好友,用一天时间,24个小时做一些无聊却满足的事情。逛个街,买件衣服,找一家没有什么人的奶茶店,坐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喝杯奶茶,看着路上行人,人来人往,闲谈这几年的经历和对未来的向往。
知足常乐,人生喜事莫过于此了吧。
可是我们最近都太忙了,学习和工作,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压得人喘不过气。我其实很害怕,如果习惯了没有时间见面,没有机会说话的日子,我们会不会逐渐在对方的脑海中淡化,等我回来的时候就变成那个熟悉的陌生人。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你们有各自的交际圈,可我似乎只有你们了。
郑丹妮:“不会..”
陈珂:“不会的”
就连陈珂听得都热泪盈眶
“现实的残酷就是,如果真的不再说话,真的会变成熟悉的陌生人”
“蛋很认真的说 不会”
“珂珂这回一点都不直男”
“两个自己带大的小孩子啊”
“看一遍哭一遍我真的”
“我有点感同身受了内幕了”
“珂珂说不会的”
“21年生诞回来,两个都是很长久的小孩啊”
“加油,别哭了看着心疼”
“郗訢言真是很细腻情感啊”
“这真的zqsg的友情 一起长大的同龄人”
SNH48: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