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赤壁之战
时间:公元208年
典故: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孔明借东风:“欲破曹兵,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吴和刘备方派庞统给曹操献计,把船都用铁索连起来,以解决船身摇摆北方士兵水土不服问题。然后又用苦肉计“周喻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投降,在黄盖投降当天,诸葛亮又在七星坛祭得东风,然后黄盖带着满船容易着火的材料就去投降了,等曹操发操黄盖阴谋时为时已晚,曹操的船全被铁索连着,火烧起来损失惨重,从此剥弱了曹操的实力,确定了未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背景:
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1、于邺凿玄武池以练水军;2、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3、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做了实际上的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
影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两年。两年后,曹操西征,击破关中的马超、韩遂等人,然后才大举南征孙权。
★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原因: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
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1. 军队太杂
都知道曹操在北方打了好几场大胜仗,实力也是迅速壮大,但是他手下的军队多为益州、冀州的降兵,自家的精兵只有十余万战斗力必然是大打折扣。
2. 地理原因。
曹操军队多为北方人士,对于南方无论是气候还是地理都极为不适应,首先北方军队不擅长水战,而且在曹军行进的路途中就已经出现了大范围的肠胃疾病,很多军士上吐下泻,水土不服的问题很是严重。
3. 曹操个人原因。
曹操性格十分自负,在取得了北方战役胜利后更加的一发不可收拾,对于孙刘联盟根本不屑于顾,致使孙权的探子三番五次的进入曹营打探消息,使得孙刘联盟对于曹操的排兵布阵几乎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在大战开始后黄盖假装投降更是不加详查,最终导致了火烧赤壁的惨剧发生。这也是曹操失败的根本原因,自负成就了他,最终也在赤壁之战之中毁了他
七年级学习资料库-d27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