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预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我用一千次回眸换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驻足停留。
我问佛:要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进你的心中。
佛未答,我只有频频回首,像飞蛾扑向火,可以不计后果,可以不要理由。
回眸,再回眸。千次万次,你在我眼中,也在我心中。
我频频回顾着,期待你的温柔。
.
我问佛祖“你有爱情吗?”
佛祖微笑着无比慈祥,那笑容如同容纳百川的大海,深不见底。
可我有,但我从不轻易对谁许诺,为这份执著的心在寂寞中隐隐作痛。
盼十年渡,百年枕,千年缘。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早已不知所踪,曾经的共舞化作风中瑟瑟的相拥;那华丽浪漫的爱情也早已沉睡于冰冷的北大西洋底。
我羡慕他们,因为生死相守才是人间永远的幸福。
出处《佛说缘》
•
•
•
文殊菩萨余光撇向身后的莲花潭水中荷叶上的一滴清流。
文殊菩萨依旧是笑笑,“本座竟不知神王大人会光临寒舍。”
一滴清流汇聚人形,当然,这只是流水换作的虚影。
“弟子唐三见过菩萨。”
“神王神念来此,是否来也寻一个答案。”
“菩萨慧眼,唐三来此的确有两个问题,早就听闻文殊菩萨为佛界智慧、辩才第一,又是众菩萨之首。”
文殊菩萨笑容如花,“不妨直说。”
唐三道,“菩萨您说,情,到底为何物?直教人,神生死相许?又为何直教鹊桥难渡相思苦?”
文殊菩萨道,“今生如何果,皆为前世因。”
唐三微颤点头,看来菩萨已经知道他们彼此之间前生今世了。菩萨果然是慧眼识珠。“是,我知道,你只告诉我前世的因,种今世的果。而这因果也确确实实是我亲自种下的,我也确实违背了誓言,可这些我也无可奈何,对于她更是无可奈何。”
“我也同样知道放下这个道理,可这两字好写,若说做到却实属不易。”
文殊菩萨倒是很耐心的与他说,“因爱而生忧,因爱而生怖。或使离爱者,无忧亦无怖。”
“你既然无缘,又何须誓言?道理你都懂,本座也无须多说,你其实也都明白,对吗?”
“是,菩萨。”
“那么说出你第二个问题吧?”
唐三道,“一个人,弟子看不清。”
文殊菩萨郑重道,“心。”
唐三道,“您是说,用心看?将心比心?”
文殊菩萨道,“其实这两个问题,你早已心知肚明。”
唐三道,“是,只是她们都是弟子此生最重要的人,弟子不能赌。”
唐三心中早已明白答案,只是真的不能赌。
他早就知道放下这份感情,不管是他,还是对她无一不都是最好的结果。
可,知道和做到是两个概念,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
唐三的眼睛似乎被一层层薄纱笼罩,看不清前方的方向,“敢问菩萨,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放下。”
文殊菩萨笑着说,“不思,不念,不想,不牵,不挂。心中有情又似无情,本座因无爱而成佛,你因情爱而成神。”
“你,我所走的路不同,领悟的一切自然不同,故,不要执着于过去。”
.
唐三近日来,停留在佛界,盘膝而做莲花台而参悟。
小弟子,“师父他真的能够参悟到什么吗?他可是踏破万千红尘的神啊。”
文殊菩萨,“昔日我佛在菩提树下参悟三载,而立地成佛,他或许亦可吧。”
小弟子,“师父可佛祖是看破了红尘,他是沾染红尘的神,神与佛,本质上,道路上都不相同。”
“若这位大人真的能够进入佛门,那才奇怪。”
文殊菩萨微微训斥,“童儿,不得无礼。”
“是,弟子知错。”
•
一人一心境,一思一念一尘缘,一悲一喜一浮生,一来一去一轮回。
正如那童儿所说,他可是踏破万千红尘的神,神与佛,无论是在本质上或者是道路上,本就不可能互通。
若他真的能够进入佛门,那才是天大的奇闻。
怎么可能真正的做到六根清净。
佛界与神界但不属于一个时空,因此时间也不同,唐三在莲花台上苦苦参悟接近十年,而在神界所过不过寥寥数月。
文殊菩萨道,“唐三你参悟数年,所求的不过是一个放下,也仅仅只是一个放下。”
有些事情困扰了唐三许多年,也是时候该放下了,“菩萨慧眼,弟子仔细想来愿意放下一切,只求菩萨让唐三在神界安顿好一切事物,立即入我佛门。”
“从此青灯苦佛相伴一生,不闻天下任何事,不关天下任何语,只求常伴我佛左右。”
文殊菩萨再一次询问道,“唐三你贵为神王,万人敬拜,你当真愿意放下你的一切,从此安心一介僧人?”
“是,弟子甘心。”
“纵使如此,你与佛门无缘。”
文殊菩萨耐心解释道,“缘,由天注定,半分不由人,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求不来。前世不欠,今生不见,缘分有因果,世事有轮回,缘来缘去,皆是天意。”
是啊,若前生不弃,今生又怎会相见。
“切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莫强求。切记,切记!”
“你且去吧。”
唐三还不明白菩萨所说的莫强求,究竟是强求的何物?
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有过强求。
还未仔细想来他的幻影便被菩萨破解,而他的真身是在山崖顶上的菩提树下。
倘若放下真的容易做到,世上又何来那么多苦心人?
天使浩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