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甄嬛照例去寿康宫给太后请安,皇帝也在。
正说着话,见甄嬛进屋,两人都看向她。
甄嬛挺着肚子,单膝下跪:“太后万福金安。”
太后:“起来吧。”
甄嬛:“谢太后。”
皇帝朝她伸手,将她拉到身旁坐下。
甄嬛嘴甜得很:“太后今日的气色,看着好多了。”
闻言,太后轻笑了一下:“天天喝这么些苦药,喝得脸色都红了,身子再不好,看着气色也好,都是哄人的。”
皇帝听着她的话,脸色沉郁了几分,他抓紧手中的佛珠串子,抿了抿唇。
太后知他心中不快,也没继续说自己,便转移了话题:“皇帝,你看熹妃忒懂规矩了,哀家跟她说了多少次有了身孕就可以免了礼,她偏不听。”
皇帝顺着她的话说:“熹妃对皇额娘的孝心,跟儿子是一样的。”
然后他看向甄嬛:“你挺着肚子不方便,怎么还出来呢?”
太后亦是盯着她的肚子,眼神似有深意:“熹妃的肚子看起来,要比寻常快五个月的肚子大些。”
皇帝年纪不小了,二月二只在凌云峰宠幸了甄嬛一次,甄嬛就有了身孕,哪怕周围所有人都说甄嬛并无设计,但太后却觉得世事因缘际会,太过巧合,永远不是天意,而是有心为之。
太后的心思,甄嬛又怎会不知,只能说上天都在帮她,今日,她便可以彻底消除太后的怀疑。
甄嬛低眸浅笑,双手抚着肚子,满脸都是即将为人母的柔光:“太医说,腹中有双生胎,所以肚子格外大些。”
闻言,太后先是一懵,随即整个人都精神起来,双目灼灼的盯着她的肚子。
皇帝亦有几分激动:“嬛嬛,你说的可是真的?”
甄嬛:“温太医所言,臣妾不敢妄言。”
太后:“温太医的医术想必不会有错。”
皇帝喜不自胜,双手不停交握摩擦,手中佛珠碰撞在一起,声音清脆悦耳。
皇帝:“这样大的喜事,朕该昭告天下才是。”
甄嬛连忙拒绝:“臣妾能再服侍皇上左右已是万幸,怎敢以腹中之子而得昭告天下之幸,如此荣宠,臣妾万万不敢承受。”
太后很是欣慰:“熹妃很是懂事。”
此言,便也是觉得皇帝昭告天下之举不妥。
甄嬛继续说话:“臣妾刚回宫中,不想因一己之事而多生事端,也想好好安静养胎,免受来往恭贺之扰,因而,臣妾怀有双生胎之事,在瓜熟蒂落之前,愿无第四人知晓。”
话里话外,有担惊受怕之意,她在求皇帝和太后的庇护,保全她腹中的孩子。
太后顺承她的意思:“六宫皆晓对熹妃安胎也未合适,等来日生产之时便都知晓,不必急在一时。”
皇帝点头:“皇额娘,你和熹妃都这样说,儿子自然没有异议。只是,如此欢喜之事无人同庆,真是可惜!”
甄嬛安抚皇帝:“若真是如太医所言,皇上还怕没有庆贺之日吗?”
皇帝唇角上扬,两人四目相对,太后看着皇帝的眼神,其中欣慰柔情似海,触目惊心。
太后不免在心中叹了一息:“熹妃说得是,只是熹妃有着双生胎,伺候皇上就更不方便了,其实与熹妃交好的嫔妃中,多有贤惠温和之人,皇上何不让熹妃好好休息,由她们伺候着?依额娘看,惠嫔端庄纯孝,就好得很!”
在太后眼中,沈眉庄比甄嬛好太多,大家闺秀,知书达礼,这些年又尽心尽力的伺候自己,绝不假手他人,偏偏对皇帝不上心,皇帝也冷着她……
太后向皇帝举荐沈眉庄,一是提醒皇帝制衡后宫忌讳独宠偏爱,二是她喜欢沈眉庄,不忍岁月漫长,她却荒废美好年华。
皇帝:“儿子谨遵皇额娘教诲。”
“还有一件事。”太后又说,“皇后病虽不重,却一直未能痊愈,不如请钦天鉴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让宝华殿诵经祈福。”
皇帝:“是。”
清酒:太后人精本精,不愧是上一届宫斗达人。
综影视:大佬她被迫使用美人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