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咱们学习太祖高贞。”
“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了,高贞明明是武成帝的儿子,为什么他父亲,他伯伯们都是说谥号,而从他开始突然说庙号?”
“庙号是皇帝驾崩后入太庙祭祀他时给的号,谥号是皇帝驾崩后官方给他的钦定评价,而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般来说,一个朝代的两位君主不会有同样的庙号和谥号。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我们知道了一位君主的谥号或者庙号,再知道其所在朝代,就可以独一无二地确定这位君主是谁。”
“使用庙号或者谥号加上前置的朝代,这种指称皇帝的方法是通用的,比如汉武帝,齐炀帝,齐太宗,宋仁宗,元文宗,就是明清时期也可以,比如崇祯帝【年号】=明思宗【庙号】=明庄烈帝【谥号】;乾隆帝【年号】=清高宗【庙号】。”
“齐太祖以前呢,皇帝多用谥号称呼,因为皇帝的庙号是个稀缺资源,并不是每个皇帝都能有庙号的。汉朝前前后后二十几个皇帝,有庙号的比如太祖高皇帝、太宗文帝、世宗武帝、中宗宣帝,世祖光武帝,等等就几个。”
“正因为有的皇帝有庙号,有的皇帝没庙号,所以在称呼皇帝时,用庙号就很不方便,于是就用谥号来称呼皇帝。”
“以齐太祖高贞开始,本来很有可能带着后继的皇帝使得齐朝成为第一个用年号称呼皇帝的王朝。”
“比如高贞就一个年号武德,用了九年。”
“他儿子天可汗,也是一个年号贞观。”
“就连天可汗的儿子本来也是一个年号,永徽。”
“如果继续下去的话,后人叫高贞“武德皇帝”、叫天可汗“贞观皇帝”、叫天可汗他儿子“永徽皇帝”是大概率的事。”
“但,到了永徽他换了老婆就不行了。”
“武则天上位为皇后!”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呢,一手终结了齐朝一个皇帝一个年号的传统。”
“武则天当了皇后,永徽开始疯狂的改名,啊不是,改年号。整整换了14个年号!从不换年号,变成一两年换一个。”
“武则天自己更是有整整20个年号!甚至一年换三次年号。”
“那为什么不用谥号?齐文宣,孝昭,武成,这样不好吗?”
“但,高贞真不行啊。从他开始,齐朝的皇帝谥号一个比一个长。高贞是“齐神尧大圣大光孝帝”,叫天可汗“唐齐文武大圣大广孝帝”……”
“所以,从高贞开始,使用庙号称呼他和他之后的皇帝。”
*
“再回过头来,由于齐炀帝高俨,他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齐朝实际上已经崩溃覆亡。”
“那时,唐王在太原留守。看着全国到处都有反王起兵,趁国家动乱之时起兵于晋阳,南下攻取长安,自领大丞相,之后得知二哥齐炀帝遇弑后,于是称帝。”
“命其子高世民等统兵,击败陇西李轨、消灭西秦薛举父子、击退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夏王窦建德,迫降洛阳王世充,并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基本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
“但他晚年未能妥善处理皇位继承问题。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发生后,高贞册立高世民为皇太子。同年传位于高世民,退称太上皇。”
“其实,高氏皇帝在齐统一前普遍早逝,但,武成帝开始,大大的扭转了后代们的寿命问题。”
“若是隐太子高建成或者齐太宗早逝,也许就没有了玄武门之变。”
“不过,隐太子的确可惜了。”
“这种问题没办法解决,隐太子是太子,不能去打仗,只能留在京城做一些复杂的文职工作。”
“而高世民一去打仗,这就无法避免会在军队上有了权力及影响力。”
“两方的矛盾,无法调解。”
“之后,齐太祖高贞退位,高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快穿之我是小配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