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决定年羹尧命运的争论中,怡亲王除了开头参奏了年羹尧,之后就一直保持着沉默。
皇上注意到怡亲王的异常,下朝后,留怡亲王养心殿叙话。
胤禛:十三弟,你是不是对为兄惩处年羹尧的做法,有什么意见。
怡亲王看着皇上语带不善,赶紧起身跪下叩头请罪
怡亲王:皇上误会了,臣弟绝无此意。年羹尧一案由臣弟主导查处,年羹尧的总总罪行,俱是属实,绝无虚假。皇兄如此处置年羹尧更是合情合理。以国法论处,年羹尧能有如此下场,已是皇兄法外开恩了。
皇上见怡亲王这样的诚惶诚恐,赶紧起身离座,将他搀扶入座。
他看着怡亲王一脑门子的汗,嗔怪道
胤禛:十三弟 这是做什么,朕也不过是看你好像对 此事另有看法,想要征询一二罢了。毕竟广开言路才是明君之举啊。
怡亲王从袖袋中掏出帕子,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察觉出皇上情绪好转,才强笑了出来
怡亲王:非是臣弟胆小,实在是皇兄龙威日盛啊。皇兄,年羹尧其罪当诛,这是辩无可辩的。臣弟也不找不出理由为他辩解。可年羹尧的功绩也是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的。年羹尧战功卓著,先帝在位时,年羹尧平定西藏叛乱。九龙夺嫡时,年羹尧负责西北将士的粮草,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不用说,四哥您登基后,年羹尧两次平定青海之乱了。就是如今十七弟带领平定西南土司之乱的不少将领都是年羹尧一手带出来的。臣弟是想,有功当赏,有过必罚,有罪当诛。年羹尧罪无可赦,可年希尧一向勤勉,皇兄不妨宽恕年希尧一脉,以显恩德。再说,宫中华贵妃膝下的六公主和十公主不好有个获罪的外家。
皇上想着怡亲王的劝谏,又思及八王和九王、敦亲王时常造谣自己刻薄寡恩、薄待功臣,自己确实不宜对年家赶尽杀绝。
胤禛:十三弟所言甚是有理,容朕再想想
皇上想着先帝晚年为了明君的名声纵容朝臣的做法,他思忖良多,觉得先帝的做法,虽然有些过度,但还是有些道理的。
有些事情真的就是屁股决定立场。
皇上身为皇子的时候,恨不得将朝中的贪官污吏斩尽杀绝。
可登基当了皇上之后,才发现之前的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贪官污吏是杀不绝的。
如果自己将已经喂饱的贪官斩了,那么新上任的贪官只会更加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一动不如一静。
皇上自从登基后,也开始渐渐在意史书对自己的评价。
他自然是想在史书上留下圣明君主的名声的。
皇上觉得既然处置了年羹尧这个罪臣,那为了安抚人心,还必得对年希尧一脉宽大处理了。
如此宽严相济,朝中大臣才会警醒后安心办差。
正当皇上心中打定主意时,殿外传来了华贵妃和六公主请见的声音。
皇上对华妃在这样的寒冬腊月逼着六公主跟她前来养心殿十分的不悦。
毕竟在他心里,女人有的是,女儿可是自己的亲骨肉,虽然为了权势也是当舍即舍,可平日里也是疼爱有加的。
综影视之莲花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