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包拯
包拯被称之为“包青天”,是宋代以后几乎所有官员的“模范”,他在职期间刚正不阿,斩杀了无数罪犯,其中更包括一些王公贵族,真正做到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过包拯能走到这一步,离不开身边两位大将的帮助。
在包拯的身边有一文一武两位大将,分别是公孙策和展昭,公孙策负责从计谋等方面辅助包拯,而展昭则用武力去抓捕一些罪犯,同时保护包拯的安全。
这个班底和刘备身边的关羽、诸葛亮十分的相似,那包拯身边的两位大将都有怎样的结局呢?
包拯与公孙策天:
包拯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包青天之名也并非虚构,可公孙策这个人物却是虚构出来的,经过层层的艺术加工,因此包拯与公孙策的相遇现在有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在影视剧当中,包拯与公孙策年龄相仿,且在同一地区学习,因为两人天资聪颖,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少不了一些竞争,公孙策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只不过比起包拯略逊一筹,因此最后选择辅助包拯,成为包拯的“贤内助”。
不过在传统小说当中,两人的身份和相遇完全不同,公孙策与包拯的第一次相遇来源于一场大雨,那时的包拯已经当官,而公孙策只不过是落榜举人,他在落榜后无处可去只能借助在寺庙内,后被寺庙中的方丈推荐来到包拯的府邸。
这一次见面后两人交谈甚欢,包拯也得知了公孙策的能力,便将他留了下来,负责处理府衙中一些文字记录类的工作,偶尔也会与他一起交流一下案情,此时的公孙策还无法帮助到包拯,直到一件事的出现。
御札、御铡:
某日,包拯前往宫中向皇帝汇报工作,皇帝得知真相后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让包拯全权负责案件,可谁知包拯却选择了推辞,难道包拯不再是那个刚正不阿的包青天了。
其实包拯这么做无非想要让皇帝开口,这样他才能够处理那些带有特殊身份的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是一句空谈,真到案件出现后,有背景的人往往得不到惩治。
为此,皇帝却无能为力,只赐给包拯三道御札,内写到要求相关部门在案件中配合包拯的工作,虽然是御札,可威慑力非常差,几乎等同于废话。
因此包拯在离开皇宫后一直愁眉苦脸,不知该如何是好,可谁知公孙策听到这件事后,脑筋转的很快,立刻想出了解决办法。
作为一个文人,公孙策不仅脑子转的快,在文字方面也非常厉害,他提出皇帝亲口说出将三道御札赐给包拯,可却没有明确表示御札究竟是什么东西,他可以是札,也可以是铡,经过偷换概念,就意味着皇帝赐予了包拯三个“御铡”,可以用来杀人的御铡。
公孙策的说法立刻让包拯幡然醒悟,并将这件事全权交给公孙策去办,不久之后,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便出现了,有相对应的用处,有皇帝的亲自批准。
包拯凭借御铡斩杀了不少犯案的王公贵族,其中有不少人还和皇帝有着联系,可包拯依然敢于斩杀他们,皇帝也无法去阻止,毕竟“御铡”是他亲自赐予包拯的。
只不过包拯从来没有想到,制作出御铡的公孙策,竟然差点被御铡所斩杀。
历史异志文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