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可以称得上是清朝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条:一、清政府划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且不准中国人居住;二、清政府拆除天津大沽口到北京的炮台;三、清政府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总计有9.8亿两。
由于该条约中的赔款,主要是赔付给在1900年(庚子年)与清政府爆发冲突的十一个国家,因此又叫做“庚子赔款”。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当初侵略中国的国家,却慢慢放弃了这个赔款,甚至还退还了一部分的赔款。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国家变强大了,他和别国的不平等条约被取消,是很正常的。但是,整个二十世纪前中期,中国基本都是处于动乱和落后的状态,为什么列强还会选择放弃或是退还一部分的赔款呢?
实际上,当时的赔款之所以终止,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一些国家因战败而放弃了赔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打击德国在远东的利益,英法等国邀请中国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我们都知道,一战最终是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作为战胜国,理所当然地停止了对德国的赔款。除此之外,战败国奥匈帝国在战后瓦解,奥地利与匈牙利也相继放弃了中国的赔款。
第二种,因为另有所图而放弃并退还赔款。
最早决定退还庚子赔款的国家是美国。早在1908年,中国公使梁诚就以庚子赔款的问题,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进行过沟通。沟通期间,海约翰有意无意地提到了“赔款数目过多”这么一个“个人想法”。而梁诚就顺水推舟,提出了希望美方减少赔款的想法。
后来海约翰把这一想法,传达到了美国国会。经过商讨之后,美国国会决定,放弃还没有赔付的款项,并将之前美国所得一半赔款全部返还给中国,用来投入到中国的教育事业之中。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为交换,美国要求中国在投入教育的同时,要派遣最优秀的学生,到美国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模式。而且中国以退还赔款兴办的学校,必须要以最高的标准,来收录最优秀的人才。
正是依靠这笔赔款,我国的清华大学才应运而生。
由于美国打头,英国也很快有样学样,将赔款退还。英国不仅在我国兴办英式教育,还要求中国的年轻一代到英国留学,与美国的方式基本相同。
而苏俄自1917年爆发十月革命以来,始终得不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因此苏联也很快宣布放弃了赔款,除了同样把赔款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之外,苏联还借这个机会,换取了中国政府承认其合法地位。
那么,美、英、苏俄这些国家真的是因为良心发现才退还了赔款吗?
实际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根本就没有良心这么一说,说到根本,还是“利益”二字。
美国人以美式教育影响中国学生,再让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到美国留学,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为中国培养栋梁之材,而实际上,却是想要通过这些人,影响甚至左右整个中国。
试想一下,这些送去的人才都是国之栋梁,以后回国后,必定会成为影响中国的重要力量。而他们在接受高级的教育后,必然会号召中国亲近美国。长此以往,美国便会在中国得到更多的利益。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美英等国的行为虽说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也帮助了中国学生,带回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思想,为我国之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历史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