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文言文-d548
超小超大

论语六6

译文】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评析】

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原文】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1)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2)也,不可陷(3)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释】

(1)仁:这里指有仁德的人。

(2)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

(3)陷:陷入。

【译文】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评析】

宰我所问的这个问题的确是比较尖锐的。“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对此,孔子的回答似乎不那么令人信服。他认为下井救人是不必要的,只要到井边寻找救人之法也就可以了。这就为君子不诚心救人找到这样一个借口。这恐怕与他一贯倡导的“见义不为非君子”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了。

【原文】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

【注释】

(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2)畔:同“叛”。

(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评析】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原文】

6•28 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无厌之!天厌之!”

【注释】

(1)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当时实际上左右着卫国政权,有yín乱的行为。

(2)说:音yuè,同“悦”。

(3)矢:同“誓”,此处讲发誓。

(4)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评析】

本章对孔子去见南子做什么,没有讲明。据后代儒家讲,孔子见南子是“欲行霸道”。所以,孔子在这里发誓赌咒,说如果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的话,就让上天去谴责他。此外,孔子在这里又提到了“天”这个概念,恐怕不能简单地说,孔子的观念上还有宗教意识,这只是他为了说服子路而发的誓。

【原文】

6•29 子曰:“中庸(1)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

【译文】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评析】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论语》中提及“中庸”一词,仅此一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衷调和的思想。调和与均衡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孔子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这一状态,并概括为“中庸”,这在古代认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讲中庸,讲调和,就否定了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这是应当明确指出的。

【原文】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1)施:旧读shì,动词。

(2)众:指众人。

(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5)夫:句首发语词。

(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必背文言文-d548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霸道王爷甜宠妃 连载中
霸道王爷甜宠妃
CQ_NICE
简介:18岁灵魂七七陪自家特种兵大叔逛街都能穿越过来,还特么是一只小婴儿,还遇见了一个小帅哥,从此抱住大腿,吃香的喝辣的,小时候卖萌,长大了勾搭自家哥哥……“王爷!王爷!小郡主把商家大小姐打了!”“什么?!商家大小姐脸还对称不?你再回去把另一边打对称!”
3.7万字2年前
如懿传之重生弘历青樱 连载中
如懿传之重生弘历青樱
北辰浅墨1
简介:如懿传续,与历史无关。不喜勿喷
0.5万字2年前
十里梅,万里香 连载中
十里梅,万里香
艳枫惊秋
简介:十里梅花,是我时隔百年为你准备的红妆
1.8万字1年前
冷血暗卫之复仇 连载中
冷血暗卫之复仇
网友十七
简介:长孙悦宁睁开缓缓的眼睛回想着一切不禁冷笑了起来,她发誓一定要让他们加倍奉还!
1.2万字1年前
帝王溺水三千 连载中
帝王溺水三千
丁沫羲
简介: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一点朱砂
0.6万字1年前
小宋版图七都赋韩州赋 连载中
小宋版图七都赋韩州赋
无威威
简介:首篇:韩州赋在今天的辽宁省某地,曾出土过一座古州城遗址,便是始建并活跃于距今千年以前,宋、辽、金时期的韩州城;可惜城体仅存一面墙基、一座土台;以致大量城建信息已深埋尘土、无从考证。但却出土了大量辽、宋、金,时期的文物——印有“韩州刺史”铭文的铜镜、刻有“柳河县印”的铜印,北宋徽宗时期铸造的卤簿钟等。尤其还有大量当时百姓使用过的碗、碟、盘等日常生活用品。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韩州城自然条件环水临山;地处高地,沙大富水。那么曾经,这会不会也是一座既富有历史传奇、又可恬淡安居乐业的生态文化之城?千年之前居住在这城中的宋、金时代的古人们,享有着怎样的民俗生活?其间又有着怎样的恩怨纠葛、爱恨情愁?看那和煦的春风,可在千年前也如此这般轻抚着曼舒的柳枝?那殷粉地花瓣凄美舞动;那些似雪纷繁地柳絮,可也这般慵懒凌乱地飘飞在那坚固雄伟的城池上空,洋洋洒洒?那宽阔整洁地大道笔直平坦、车马路人秩序井然、扶老携幼、礼让他人;道边琳琅满目的商铺彩旗飘展、疾驰匆匆地路人依然好奇地四向张望;保家卫国的军士威武矗立在绿荫之下、气定神闲……道路尽头的拱桥之上,便站立着那温文尔雅、潇洒倜傥的少年——只任美丽的幻想揭触那段掩盖在尘土下的神秘感动;裹挟着这份古韵风扬、唯美深远;追随着古人的痕迹,走进那段尘封久远、却鲜活依旧的故事……
4.1万字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