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沙济)
身份: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嫡妻、孝贤纯皇后
民族:满族(满洲镶黄旗)
父亲:李荣保(察哈尔总管)
子:长子爱新觉罗.永琏(端慧皇太子)、次子爱新觉罗•永琮(哲亲王)
女:皇长女、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
出生日期:1712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1748年4月8日
基本介绍: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
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赠一等承恩公、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与一品公妻夫人觉罗氏之女,太保大学士公傅恒的胞姐。
雍正五年(1727年),嫁与雍正帝第四子弘历为嫡福晋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雍正帝驾崩,弘历继位为帝,诏立为皇后
雍正帝丧期满二十七个月后,于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行册立礼
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乾隆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为其亲定谥号:孝贤
作《述悲赋》悼之
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于胜水峪裕陵地宫。
富察氏与乾隆帝少年成婚,她姿容窈窕,性格恭俭,使得乾隆帝对她“每加敬服,钟爱异常”
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生平:
孝贤皇后来自于满洲镶黄旗沙济富察氏,沙济富察氏原隶满洲正蓝旗,太宗时改隶满洲镶黄旗。
根据沙济富察氏的族谱记载,孝贤皇后出自女真沙济城主檀都第三子德云珠一脉,与太祖继妃衮代和太祖之弟舒尔哈齐侧福晋同属一族
德云珠之子旺吉努国初率族众归附后金,被清太祖授予世管佐领,在统一东北、创建帝国的多年征战中,战功卓著。
曾祖父哈什屯与其兄弟万济哈都曾袭佐领,在太宗朝以军功封爵,为一等男又一云骑尉,任内大臣及内务府总管,官至礼部副理事官,至顺治年间,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有一女嫁给了清太祖之孙奉恩辅国公班穆布尔善。
祖父米思翰为哈什屯长子,袭父爵,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7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
哈什屯和米思翰均于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赠为一等承恩公。
父李荣保为米思翰第四子,官至察哈尔总管。
大伯父马思哈,任内大臣、都统;二伯父马齐,封二等伯,任大学士;三伯父马武任过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
富察氏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初四(1712年3月28日),富察氏出生。
雍正五年七月十八日(1727年),与雍正帝第四子弘历成婚。
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初二日子时,生弘历长女。
雍正七年(1729年)正月十七日,皇长女夭折。
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1730年)申时,生次子永琏。
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弘历第三女。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奉懿旨册为皇后。
乾隆二年(1737年)十二月初四,行册立礼。
十一日,以册立皇后礼成,加上皇太后徽号曰:崇庆慈宣皇太后。
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皇次子永琏薨,谥:端慧皇太子。
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从幸避暑山庄。
乾隆八年(1743年)七月,从幸盛京。
乾隆十年(1745年)七月,从幸蒙古。
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生皇七子永琮。九月,从幸山西。
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月,从幸盘山。七月,从幸避暑山庄、木兰围场。
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二月,皇七子永琮薨,谥:悼敏皇子。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十一日,皇后富察氏崩,乾隆帝定谥号为“孝贤皇后”。
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胜水峪峪陵地宫。
经嘉庆、道光两朝加谥,全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初识乾隆:
富察氏后人玄海的回忆录有如此描述:
忽一日,雍亲王(雍正)突然来访。
李荣保和夫人,小女回避不及,紧施礼请安。
雍亲王环视书房,只见格为整洁俭朴,满桌皆是抄经文。
信手拿起一张看罢,脱口称赞此字写的精楷,笔力刚劲。
他说:“此笔锋大有欧阳询之骨,柳公权之风。是出自谁笔?”
李荣保指着帝格格说:“是拙女习字。”
雍亲王再看站在夫人旁边之女,雍容华贵,一身威仪。
雍亲王点着头问:“格格,今年几岁,从师何人?”
雍亲王回过头问李荣保,“福敏,是康熙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吗?”
李荣保答:“是。现散取在家,他又是我族兄,故此请教本族子侄授业。”
雍亲王笑容满面的又问格格,读什么书,格格对答如流,声如学簧,谈吐大方。
雍亲王大喜,便向李荣说让格格当面写来。
李荣保说:“您雍亲王乃书法大家,连皇上都赞亲王之楷笔,此童雅幼笔怎敢在亲王献丑。”
雍亲王说:“你乃富察家贤人,怎么也俗套起来了。”
只见格格略加思索,提笔敬录圣祖康熙一首五言绝句,《古北口》: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雍亲王站在旁边见格格挥笔娴熟,字字流畅,结构严整,连声说好。
于是问格格可能解圣祖诗意。
格格说:“师傅已讲过,自己才知道‘在德不在险’一句,是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长城中险固,没有德政,没有明政,雨好天险也是挡不住我满族巴图鲁。
只有事理洞明,修仁、修德、修明,才能治理天下。”
雍亲王点头夸赞格格的聪明。
雍亲王回府后,嫡福晋乌拉那拉氏过来与他说话。
这时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也过来请安。
雍亲王便把刚才李荣保之女,敬录圣祖康熙的字幅拿出来让三位阿哥看,对他们说:“此字乃是一位九岁的格格所写,你们如不用心上进,可连女童都不如了。”
然后又问了问学习之事,让他们退下。
鹣鲽情深:
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弘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
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又赐长春仙馆作为他们夫妇在圆明园的居处。
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恩爱逾常。
乾隆在《新正重华宫》诗中“初咏关雎吉所迁”句后自注曰:雍正五年,娶孝贤皇后,始自毓庆宫东所迁居于此西二所。
和富察氏在一起后,初次感受到了诗经里《关雎》中男女之情的美好。
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孝贤皇后备受乾隆宠爱。
作为二人一起生活长达九年的新婚居所,重华宫是乾隆“旧剑不能忘”的地方,故登基后,每岁元旦无不来此少坐。
乾隆还在富察氏的嫁妆柜里,贮藏着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日用旧物,以及康熙、雍正和乾隆母亲所赐物品。
“宪书登寿八旬七,青邸成婚七十年”,当乾隆87岁时,仍能想起70年前青邸成婚时的美好时光。
宝亲王弘历登基后,赐皇后富察氏居长春宫。
乾隆在怀念富察氏的《效潘岳悼亡诗体即用其韵》便写道:“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
即三宫六院,嫔妃齐备,可是面对她们,简直就像面对虚空一样。
乾隆诗由多次由衷赞美和怀念富察氏姿容“窈窕”,这在其后妃中是绝无仅有的,足见其风姿绰约。
但做为一个有深度的男人,乾隆对女人的要求当然不仅是外表,他更在乎的是内涵和性格。
乾隆诗歌中对她有“绝伦轶巾帼”的褒扬,“绝伦”表示同类中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拟者。
在乾隆帝心中,她是他的知音,因此他在诗中一再提到二人彼此相知亲密的情形:如“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山亭水榭间,并辇同舟所”、“一日不见如三月”、“深情赢得梦魂牵”、“忆昔室家赋琴瑟”等不一而足。
乾隆对于富察皇后家人的赐封更是超出常制,傅恒与福康安是清代少有的非宗室王,时人载福康安“生平所受恩宠,亦复空前旷后,冠绝百僚。”
富察氏一族也是清代外戚恩泽最为优渥的家族,事见《清宫词》所载:“列戟通侯十四人,外家恩泽古无伦”
母仪天下:
乾隆曾赞孝贤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
同时他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皇后一份:“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皇后生性节俭。
乾隆十二年秋季去关外,乾隆对皇后谈起关外旧俗,提及祖上刚刚创建帝业的时候,衣物的装饰都是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在袖口,而不是像当今皇宫中那样用金线银线精工细绣而成。
皇后深悉帝心,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献给乾隆,以示不忘满洲本色。
乾隆非常珍爱孝贤皇后亲手缝制的燧囊,一直带在身边。
乾隆九年,蚕坛建成,富察氏带领妃嫔命妇大行亲蚕之礼,祭祀先蚕嫘祖,并当众演习养蚕织丝之术。
后来蚕丝多了,富察氏不忍心遗弃,下令把它染上色彩,织成御衣,亲自进献给皇帝。
乾隆穿惯了锦衣玉裘,见到这件略显粗糙的丝织御衣,竞感到格外亲切,除对皇后大加褒扬外,还下令大小臣工崇俭去奢,并在祭祀登朝时多次穿用。
乾隆时期的大学士阿桂曾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次乾隆帝患疥疮,愈后体弱,医生嘱咐须静养百日。
孝贤皇后于是就住在皇帝的寝宫外屋,无微不至地照料百天后,见皇帝气色如初,身体复原才搬回自己的寝宫。
皇后一直为皇帝分忧解劳,夫妻二人休戚与共、同甘共辛。
譬如,乾隆在国事中最关心的事务之一便是全各地降雨的情况。
当时最了解皇帝无日不以雨暘为念的,莫过于皇后。
膜旱而同忧,雨雪而同喜。
乾隆在《雨二首》的注文中特别提到这一情形:“忆十三年来,朕无日不以雨暘繋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今晨观德殿奠酒,若常此时遇雨,应解愁而相慰,兹岂可复得耶?兴言及此,泪欲沾襟。”
孝贤皇后与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相处也极为融洽。
《清宫词》载: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大意是孝贤皇后侍奉皇太后最得欢心,乾隆称她的美德为古今的贤德皇后,所以对待皇后的家族无比宠爱,皇帝对她的垂爱关注在古代是罕见的。)
离世:
按照乾隆帝的设想,通过提高丧仪规格,亲自为皇后戴孝服期表达对皇后的感情。
皇后丧仪的先例载在《会典》。
康熙十三年五月,孝诚仁皇后去世,其时正值三藩之乱,圣祖康熙皇帝惟恐外省各官举哀服丧,“有惑观听”,引起更大的惊恐混乱,遂降旨各省一切丧仪皆免。
此后圣祖康熙诸后——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世宗雍正孝敬宪皇后的大丧仪,一律循例而行,从未讣告在外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照京师治丧。
如今令总理皇后大丧仪的王公大臣进退两难的是,照例行事,难免龙颜不悦,而违例提高丧仪规格,又必然遭致物议。
权衡之下,他们决定索性抛开本朝《会典》而援引先朝《大明会典》所载皇后丧仪,联衔奏请外省一律照京师治丧,理由冠冕堂皇:“大行皇后正位中宫,母仪天下,忽值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皇帝自然照准。
于是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摘除冠上的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
天下臣民一律为国母故世而服丧,就清朝而言,尚属空前。
富察氏殡于长春宫,乾隆服缟12日,并每天到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灵前祭酒。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二十五日,大行皇后梓宫移殡景山观德殿,乾隆亲临祭酒。
此后的初祭、大祭礼、满月礼等到后来皇后梓宫暂奉东直门外静安庄以后的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等等,乾隆无不亲临致祭,他对皇后的情爱由此而知。
乾隆十三年五月,乾隆帝发出了一道赐谥大行皇后为孝贤皇后的谕旨,对皇后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并说明了赐谥孝贤的原因:
谕礼部:皇后富察氏,德钟勋族,教秉名宗。
作配朕躬,二十二年。
正位中宫,一十三载。
逮事皇考,克尽孝忱。上奉圣母,深蒙慈爱。
问安兰殿,极愉婉以承欢。敷化椒涂,佐忧勤而出治。
性符坤顺,宫廷肃敬慎之仪。德懋恒贞,图史协贤明之颂。覃宽仁以逮下,崇节俭以禔躬。此宫中府中所习知,亦亿人兆人所共仰者。
兹于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崩逝。眷惟内佐,久藉赞襄。追念懿规,良深痛悼。宜加称谥,昭茂典于千秋。永著徽音,播遗芬于奕禩。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
朕昨赋皇后挽诗:有圣慈深忆孝,宫壸尽称贤之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
应谥为孝贤皇后,所有应行典礼,尔部照例奏闻。
在一般情况下,赐皇后谥号,先由皇帝发出谕旨,然后由礼臣们拟出几个字上奏,由皇帝挑选钦定。
而孝贤皇后的谥号,乾隆根本不理会内阁,直接由皇帝赐给,径自降旨定大行皇后谥号为“孝贤”,这在清代,实无先例,表现了乾隆帝对孝贤皇后的深情厚意并指出这是因为“从来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则知妻者莫如夫。朕昨赋皇后挽诗。有圣慈深忆孝。宫壸尽称贤之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
自己如此做“非私恩爱偏”。
乾隆为筹措皇后的葬礼,不惜耗费巨资、大兴土木。
下面一组庞大的数据足以说明问题了。
乾隆13年三月二十五日,谕令恭办丧礼处向户部支领白银三十万。
同日,孝贤皇后金棺从长春宫移至景山观德殿。
观德殿是清代帝后出宫之后停放棺木之处,富察氏死后,乾隆下令挪盖观德殿。
此工程包括新建宫门、添盖净房、铺墁甬路、海馒散水、添砌瓦院等项,动员工匠8242个,各作壮夫9593名,耗费白银9600余两。
静安庄是帝后移出观德殿后停放棺木之处,静安庄本有殿堂,可乾隆帝认为规模太小,下令扩建。
从乾隆13年四月开工,包括大殿、前报殿、宫门、配殿、朝房等新建房间338间,耗费白银91300余两。
乾隆帝在皇后丧满日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述悲赋》。
《述悲赋》是一篇悲怆的诗歌佳作,记述了皇后富察氏美好的品德和夫妻间的恩爱、理解、休戚与共的生活篇章,是一曲绝妙的交响曲,是一首动人心弦的“长恨歌”,被载入《清史稿》。
西六宫之一长春宫是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
为了能使自己时常回到与爱妻在一起的回忆中,乾隆帝下令保留长春宫孝贤皇后居住时的原陈设,凡是她使用过的奁具、衣物等,全都保留,一切按原样摆放。
并将孝贤皇后生前用的东珠顶冠和东珠朝珠供奉在长春宫。
每年的腊月二十五日和忌辰时,乾隆帝都亲临凭吊。
这种陈设和做法保留了40多年,直到乾隆60年才下令撤掉,允许其他后妃们居住。
乾隆十七年冬,东陵胜水峪地宫工程告竣,皇帝亲自护送皇后梓宫奉安于地宫宝床上,赫赫扬扬,风风光光的孝贤皇后大丧仪才落下了最后一幕。
丧礼完毕之后,乾隆下令设立“孝贤皇后陵总管衙门”,这个衙门,设置总管、副总管、章京、笔贴式等大小官员23名,看守陵墓兵丁80名。
看守陵寝,仅这一项开销,每年就需银十万两以上。
皇帝如此大办丧事,失去平衡的心理固然可以得到稍许安慰,但屡屡违制行事,招来不少物议,使他有一种负疚感,以致认为应该有所解释才是。
皇后丧满百日,皇帝特降旨说:“朕于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固天下臣民所共知,而经纪丧仪,从不肯以一毫私意,稍紊典常。”
这话的后半,显然在为自己讳饰,也为了钳制舆论;而前半所谓“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则道出了他的真实感情。
乾隆十三年,皇后崩于德州,乾隆帝服缟治丧,从此开始了他的祭奠活动和贯穿一生的漫长怀念。【你走后,我思念了整整五十一年。】
皇后梓宫初置长春宫,二十五日移景山观德殿,十月七日送至静安庄。乾隆诗跟踪了这一过程,丧满周月、二月、百日、移奉,无不作诗哀念。
【PS:乾隆给孝贤纯皇后写的诗太多了,这里我就跳过了,想看的宝贝们可以自行百度。^_^】
皇后册文:
命保和殿大学士鄂尔泰为正使,户部尚书海望为副使。
持节。赍册宝。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
册文曰:
朕闻乾坤定位。爰成覆载之能。日月得天。聿衍升恒之象。惟内治乃人伦之本。而徽音实王化所基。茂典式循。彝章斯举。
咨尔嫡妃富察氏、钟祥勋族。秉教名宗。当亲迎之初年。礼成渭涘。膺嫡妃之正选。誉蔼河洲。温恭娴图史之规。敬顺协珩璜之度。承欢致孝。问安交儆于鸡鸣。逮下流恩。毓庆茂昭于麟趾。允赖宜家之助。当隆正位之仪。
兹奉崇庆皇太后慈命。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
尔其祗承懿训。表正壸仪。奉长乐之春晖。勖夏凊冬温之节。布坤宁之雅化。赞宵衣旰食之勤。恭俭以率六宫。仁惠以膺多福。螽斯樛木。和风溥被于闺闱。茧馆鞠衣。德教覃敷于海宇。永绥天禄。懋迓鸿禧。
钦哉
谥文:
遣正使庄亲王允禄、副使平郡王福彭、赍册宝。
诣观德殿册谥大行皇后。
册文曰:内治丕昭。夙播周南之雅化。坤仪懋著。宜扬妫汭之芳声。稽茂典于容台。易名綦重。备鸿章于閟寝。命册攸崇。琬刻初呈。瑶缄永焕。
惟皇后祥钟勋族。教秉名宗。柔嘉协图史之规。淑慎表珩璜之度。荷皇考之慈命。作配朕躬。蒙皇妣之褒称。深嘉至性。
肃自坤宁正位。每宵旰之相资。常偕萱殿承欢。实凊温之是代。奉神灵之统。克嗣徽音。端宫府之型。宏宣令问。礼修茧馆。俭勤则躬曳练衣。恩洽椒涂。仁恕则泽均樛木。综平生之懿行。莫罄揄扬。
荐壹惠之鸿名。用垂久远。式循彝典。爰布明纶。在昔黔娄。谥定于其妻。亦越展禽。诔传于乃妇。盖由伉俪之笃。匪朝伊夕以相从。斯能纤悉无遗。有美而文之备至。
追思皇后之淑德。惟朕知之为最深。
畴咨谥典之隆称。自朕衡之而允协。惟贤与孝。实乃兼优。曰孝且贤。词无溢美。兹以册宝。谥曰孝贤皇后。于戏。阐扬至行。寸心可信于千秋。约举大端。两字实该夫众善。金章龙纽兰宫之宝器犹新。香检鸾书黼帐之琅函肇设。祇膺宠贲。
默鉴追思。
哀哉。
史书记载: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乾隆帝诏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诏书:
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
谕礼部、钦奉皇太后懿旨。
伦常攸重。肇始坤元。风化由基。恒资内辅。礼昭王制。聿隆褕翟之仪。诗首关睢。爰启肃雝之治。典至钜也。
皇帝嫡妃富察氏、恭淑性成。柔嘉素著。宫廷视膳。笃敬顺以承欢。壸掖传徽。昭俭勤而宣教。动符礼度。化洽贤慈。
宜正位于中宫。用光襄夫宸极。应立为皇后。
以崇内治。以裕嘉祥。
钦此。
朕祇遵慈命。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
应行典礼。
尔部详察具奏。
《清史稿•列传•后妃》记载:
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
高宗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册后为嫡福晋。
乾隆二年,册为皇后。
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岁时以鹿羔沴毧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
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於德州舟次,年三十七。
上深恸,兼程还京师,殡於长春宫,服缟素十二日。
十七年,葬孝陵西胜水峪,后即於此起裕陵焉。嘉庆、道光累加谥,曰: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子二:永琏、永琮。
女二:一殇,一下嫁色布腾巴尔珠尔。
清宫后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