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晚晴簃诗汇》载,奕訢有《赓献集》《岵屺怀音》《乐道堂古近体诗》《萃锦吟》等作品传世。 [51] 《晚晴簃诗汇》还收录有其诗十三首:《琉璃河口占》、《易州道中咏怀古迹五首用杜工部韵》(五首)、《七弟二十寿辰》、《鉴园遣兴集句》(四首)、《新秋集句》、《赠李少荃相国集句十二韵》。 [28]
奕訢亦工书法,诸体皆精通,尤其擅长行楷,字多苍劲有力,且具一种简淡之风。今存其章草立轴一幅、行书立轴两幅 [39] 等。 [55]
轶事典故编辑 播报
字号别名
奕訢为道光帝第六子,内称“六爷”,加之精于洋务,与西方人(清人鄙称为“鬼子”)接触较多,故得到“鬼子六”的称号 [37] 。又因他被封为恭亲王,故人因其王号称“恭邸”;死后谥号“忠”,后世称“恭忠亲王”。
恭宝互谑
奕訢与宝鋆同在中枢供职时,也有一些趣事。据何刚德《春明梦录》载,一日,宝鋆临近散值时如厕,归来时奕訢还在等他。见面后,奕訢便笑问道:“往何处撇宝去?”“撇宝”二字,是当时北京对如厕的谑称。宝鋆针锋相对,答道:“那(哪)里,是出恭。”又一日,奕訢从太庙出来,指着庙碑下的赑屃,对宝鋆说:“汝看这个宝贝。”宝鋆字佩蘅,“贝、佩”音近,奕訢以此为戏。结果宝鋆应答道:“这也是龙生九子之一。”此处不仅用了既有的“龙生九子”的典故,而且奕訢正是道光帝的九个儿子之一。 [33] 何刚德认为,当时枢臣见面闲谈时,多掺杂以此类玩笑话,用意在于担心一旦在闲谈中说到正事,会导致泄露机要,并认为这也是古人“不言温室树”的用意所在。 [34]
父子仇隙
奕訢的长子载澄品行恶劣,深为其父所恶。据《清代野记》载:奕訢听说载澄患病时,不但不悲,反而大喜,每天都盼着他死去,所谓请医开药,不过是掩人耳目。很久后,载澄病危,左右侍从把这个消息告诉奕訢,奕訢说:“姑且念在父子一场,去为他送终是可以的。”等到进了载澄的卧室,见他侧身卧在南坑上,已经气息微弱,但房中的人都穿着黑绉绸作的衣服,用白丝线在衣身上绣满蝴蝶。奕訢一见,大怒道:“就为这一身匪衣,(载澄)早就该死了。”头也不回地离开。载澄于是气绝身亡。 [35]
恭王遗言
反对康梁“改革”
在奕訢病重期间,慈禧太后、光绪帝频繁慰问,并就他身后的国家大事进行探讨。据胡思敬著《戊戌履霜录》记载,奕訢在临终前曾告诫光绪帝:“闻有广东举人(指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当慎重,不可轻任小人。”高层密谈,不大可能被泄露给位卑言轻的胡思敬。但关于奕訢反康梁“改革”的说法还是流传甚广。 [17]
随着研究的深入,后人得知,康梁在变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都被他们自己后来的精心宣传所拔高。戊戌变法进行的过于操切,确实将大量官员,无论改革者、保守者,都推到了这场所谓“改革”的对立面。这或许是奕訢之至死反对如此“改革”的原因。不仅是奕訢,当时包括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在内的重臣,大多也与这场“改革”保持了相当的距离。
宫女要种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