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明神宗想要临幸喜姐,需奏请皇太后下旨。而喜姐必定会推辞。皇太后以喜姐处理事务繁忙,请神宗另幸他宫。神宗不答应,于是喜姐等候皇帝。到傍晚时,各宫妃嫔集结在坤宁宫行礼,待奏乐后退下,到五鼓时再次来到宫门前。此时宫门已开。喜姐则先于神宗到来之前,起身梳妆等待神宗。神宗若在白天临幸喜姐,在傍晚时必须奏告皇太后。若在其他宫殿临幸喜姐,则必定要文书答复。如果是临幸妃嫔则不用如此,只需要把自己所在地告知皇太后、皇后和各宫妃嫔。宫中事务繁多,喜姐处理极其辛劳,若是神宗前来坤宁宫,事情又麻烦又辛苦,各宫嫔妃都要一起惊动。所以神宗去别的宫殿多些,而来坤宁宫少些。 [12]
家族
父母
父:王伟,原任工部所属的文思院副使(正九品),因女成为皇后封永年伯 [13]
母:赵氏 [14]
兄弟
弟弟:王栋 [15]
弟弟:王冰
叔伯
叔叔:王俊 [15]
夫家
丈夫
夫:明神宗朱翊钧
子女
女: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
女婿:杨春元 [16]
养子:明光宗朱常洛
孙辈
外孙:杨光夔(字允谐)、杨光皋(字允直)、杨光旦(字允谦)、杨光益(字允烈)、杨光龙(字允纳) [17]
勤俭孝慈
王喜姐在万历九年(1582)十二月初四,即婚后第三年生下了皇长女荣昌公主朱轩媖,在她怀孕时,慈圣皇太后李氏与明神宗分别下旨派遣内官到五台山和武当山祈嗣。 [18-19] 后来,在“争国本”事件中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神宗曾以王喜姐尚在盛年,有可能会生育嫡子的理由,拒绝了大臣要求册封皇长子为太子的请求 [20] 。直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明神宗才下诏待两宫落成之日(据酌中志记载两宫建成的时候是万历三十三年 [21] )正式册封皇长子为太子,并把之前拒绝的原因解释为皇长子身体孱弱和王喜姐年少又多次生病,是以推迟册封稍微等待嫡子出生。 [19]
王喜姐成为皇后之后,行事端谨,孝侍婆母孝定李太后(神宗生母)和陈太后(神宗嫡母),甚得二太后欢心 [22] ;宫里的矛盾争端,喜姐都能够妥善处理调剂 [23] ;明光宗为太子的时候,由于母(王恭妃)出身卑微,所以母子皆不受宠,因此明光宗好几次遇到危机,而皇后多次保护了他 [24] (具体事迹被魏忠贤删去,史官许士柔上奏告知明思宗) [25] ;郑贵妃专宠,皇后从不计较 [24] 。
喜姐在皇后生涯中时时分出后宫的开支用来赈饥荒和给士兵发军饷,数次在明神宗面前说话让他宽恕直言的大臣褒奖忠臣,采用婉转的方式进言多得到明神宗的认同。 [26]
有时候明神宗不批阅奏章,使之堆积放不下,王喜姐便留心封藏收好。明神宗每提及一事,喜姐便拿出相应奏章给神宗,毫无错谬。 [27]
宫女要种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