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颙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清高宗禅位于颙琰,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爱新觉罗·颙琰生于圆明园天地一家春。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1] 颙琰自六岁学于兵部侍郎奉宽,从工部侍郎谢墉学今体诗。颙琰七岁的时候,到盘山行殿拜谒孝圣宪皇后,当时就很受乾隆帝的宠爱。 [2] 十三岁的时候就能通读五经。 [3] 在侍学颙琰的名师中,朱珪最得崇信。乾隆帝在即位后,曾亲书密旨,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立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为皇太子,乾隆帝认为“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但永琏九岁时死去,后来乾隆帝有意立皇七子永琮为皇太子,但他两岁时又因痘症早殇。之后,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乾隆帝再次密立皇储,即皇十五子颙琰。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朱珪赴福建学政任前夕,上五箴于颙琰,“曰养心、曰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曰致诚”,颙琰“力行之”,甚至在亲政后,亦“尝置左右”。 [4] 少年时期的颙琰,学习成绩颇佳,“英词炳蔚,援笔立就,动成典则”。 [5] 年长后,尤喜读诸史、通鉴,居然达到“上下三千年,治迹目了然”的程度。 [5]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颙琰被封为和硕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颙琰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
宫女要种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