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此举,如此刻意突出郑皇贵妃的善心善举,忽视不提皇后,被人认为是故意为郑贵妃造势,博取好名声,意在图谋国本。 [66] 果然在当时的内阁首辅王锡爵收到明神宗的手札之后,立刻上疏夸奖郑皇贵妃人在深宫之中,身负盛宠,既没有经历过饥寒交迫,也没有目睹过民众的疾苦病痛,但依然能够慷慨的倾囊相助,实在令人颇为感动。王锡爵在上疏中写道:“以祝皇上圣母万岁,皇贵妃千岁”,内阁首辅先恭祝明神宗和太后万岁,直接忽略跳过王皇后,然后紧接着恭祝皇贵妃千岁,应该是很好的领会了明神宗的上意。 [67]
郑皇贵妃也在之后为重新刊印《闺范图说》所作的自序中提到了此次赈济救灾之事:“予昔观《河南饥民图》则捐金赈济,今观《闺范图》则用广教言,无非欲民不失其教与养耳!” [2]
帮助太子
万历、天启朝的内侍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一书中通过具体事例,记载了郑皇贵妃和太子朱常洛关系中不为众人所熟知的一面。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皇长孙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病逝,当时在太子朱常洛的东宫,东李的位份在西李之上,但因西李有专宫之宠,朱常洛遂希望由西李来抚养朱由校,便恳请郑皇贵妃在明神宗面前替其说话。当时王皇后还在世,太子却求到了外界一直传言与自己关系不好的郑皇贵妃面前,果然有了郑皇贵妃的帮助,西李不仅如愿收养了朱由校,更将之后的崇祯帝朱由检以及皇八妹一起养在膝下。 [68]
大高元殿盟誓
郑皇贵妃身负盛宠,皇三子朱常洵出生之后,郑皇贵妃央求明神宗立常洵为储君。紫禁城西北门有一大高元殿(明朝时叫大高玄殿,清朝时为了避康熙的讳改的名字),供有真武香火,许愿颇为灵验。明神宗便特意偕郑皇贵妃前来进香,二人秘密盟誓,将来要立常洵为太子。明神宗御笔写下手书一张,放于玉盒之中,由郑皇贵妃代为保管。
后来众大臣频频催促明神宗立储,慈圣李太后又坚持立皇长子为太子,明神宗最终还是忍痛割爱立了长子朱常洛为国本。国本立定之后,又把当初的玉盒找了出来,玉盒上的封印宛如当年,开盒之后却发现里面的手书已经被小虫吞噬殆尽。明神宗因为觉得自己有违誓言,对不住心爱之人,此后二十年间再也没有来过大高元殿。立太子是在万历二十九年,到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驾崩,恰好将近二十年之久。 [69]
贵妃桥
妃桥,又名伍仁桥,位于河北省安国市,始建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历时三年,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竣工,乃为郑皇贵妃出资敕造,故名贵妃桥。桥身全长57.62米,宽7.5米,为五孔联拱石拱桥。
宫女要种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