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3)此墓无碑文?到底所为何?
包拯见状很是诧异:“怎么,你认识这位姑娘?”
文才顿了许久才喃喃道:“她是我的远房表妹,也不怎么亲。”
“远房表妹?怎么没听你提起过呢?”包拯又起了好奇之心,“说多了也没什么用,要不,咱们过去打个招呼?”
“奇怪,婉莹在大辽也没什么亲戚,怎么会独自一人来此拜祭呢?她拜祭的又为何人?不得而知。”文才想了半天都想不明白。
包拯由于不太了解情况,也不敢妄下定论,只得安慰道:“嗯,说不定,有什么远房的亲戚或者朋友,你不知道的也说不准啊。”
文才颔首表示认同:“你说的没错,咱们过去打个招呼吧。”
说罢,文才带着包拯前去打招呼。到至婉莹的身边,倒是把她吓了一跳:“你们?”
婉莹看起来有些惊慌失措,表情奇怪。
包拯为了缓和尴尬地气愤,主动问好:“姑娘你好,在下包拯。”
文才也顺势解释道:“婉莹,我们没打扰到你吧?”
婉莹抚了抚胸口道:“没什么……你们怎么来了?”
文才和包拯面面相觑,随后回答道:“没什么,我和包大人路过此处,祭拜一下我的大哥,你还记得耶律良才吗?”
他故意说了一个话题,来考验婉莹的记忆力,看看她到底是不是小时候那个小女孩。
婉莹听后,思忖了片刻道:“当然认识,你的大哥嘛。”她仿佛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文才点了点头表示肯定:“嗯,很多年了……哎?你来此处是因为?”
一听这话,婉莹搪塞着说:“是一位故人罢了。”
包拯观察到,墓碑比其它的要小很多,而且,并无碑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既然是公然拜祭,又怎会不落碑文呢?难道还怕人看见不成?独特的职业敏感,让包拯很关注这一点。
但是直觉终究是直觉,推理也只能是推理,到底有无根据,还得日后评判,不可轻易下任何的结论。
“没什么事的话,我先告辞了。”婉莹眼眸垂地,好像在掩饰什么。
“好啊……要不我们送你回去吧,再请你吃个饭,如何?”文才给婉莹使了个眼色。
婉莹颤颤巍巍的说:“好,好啊,那就不客气了。”
包拯也爽快答应道:“还有这等好事?耶律大人真爽快,恰巧我也没吃饭,不如我们一起去吧。”
文才有些无语,顿了许久才道:“好,那咱们就走吧,我带你们去一家大辽特色的餐馆,你们可以尝尝我们当地的特色。”
【辽国某餐馆】
包拯,耶律文才还有婉莹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菜后,在等候期间,三人开始闲话家常。
“婉莹,为什么,你刚才拜祭的,没墓碑啊?”文才开门见山道。
婉莹平和静气道:“说来话长,那是我小时候刚来大辽的时候,有一天,我不小心掉湖里了,是这位大哥,舍身救的我。但是后来他却……”
提到了伤心的地方,婉莹难过的泪眼汪汪。
包拯可看不了此等场面,于是安慰道:“婉莹姑娘,你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因为他是个宋人,不能光明正大的埋在大辽,所以只能不写碑文。”婉莹柔声说道。
包拯表示理解:“也确实,也异国人想要落脚他国,确实不容易……那这个救你的大哥,家里没有别人吗?”
听后,婉莹继续解释道:“他家没有亲人了,在很小的时候,就饿死了。”
这时,文才戏谑道:“看来大宋,贫富不均啊!这首都繁荣,其余的地方,山高皇帝远,也顾及不到什么,就闹饥荒了。”
包拯感觉耶律文才在内涵他,遂咳嗽了两声:“咳咳,我又不是管这个的,没办法啊。”
少年包青天3同人后续之玉缘天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