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一座宅子前停了下来,几人甫一下来便看见小年两眼放光满心满眼都是这所房子,只听小年问:“这就是林大哥为我们容身所置办的宅子吗?”
林宽轻笑:“正是。大家进去看看吧。”
踏进门槛,涌入眼帘的便是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问。被柳树环抱的宅院,幽静中透着一份特有的书香静谧气息。朝阳余晕透过层层枝叶撒在这青瓦绿瓦的房舍上,给它抹上一层金灿灿的颜色,烟囱冒出缕缕炊烟。几只燕子在空中掠过,池水中的鱼儿在欢快游乐。
“好生别致,典型的三进三出,坐北朝南,绿柳扶风穿堂而过时在夏日极为凉快,这处选址也着实不错,清净也少有人打扰。”陆未晞言笑晏晏。
萧瑾瑜应和说:“不错,孟德倒是拣了个好地方。”
“三进三出是什么?”小年适时发问。
陆未晞见小年疑惑不解,解释:“三进三出是指房屋的结构。一般大户人家庭院深深,有七进七出院子、五进五出院子,其中便是以三进三出为代表。林宽所选的这座院子正是三进三出的院子。主要是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的一个独立的院落,正房旁有时还有东西耳房,有抄手游廊将四面的房子联接,可避风雨。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大户宅院,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陆未晞看向丁其羽。
丁其羽了然,接下话头:“三进三出的基本组成要素为:宅门、影壁、倒座房、垂花门、抄手游廊、东厢房、西厢房、庭院、耳房、正房、后罩房。”
林宽说:“三进三出宅门从建筑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房屋构成的屋宇式门;另一类是在院墙合扰处建造的墙垣式门。屋宇式门主要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和如意门。我的这座宅门便是广亮大门,一字影壁式。影壁又称照壁或者是萧墙,是建造在门前或门内的单体建筑,与门的位置照相呼应,影壁根据平面建造形制,又可分成一字影壁、八字影壁、座山影壁等。”
顿了顿,林宽又继续说:“围绕堂屋后面的侧室,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甬路,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抱夏厅。暖阁和大屋子之间是有直接连通的甬道,而抱夏是独立的,与大屋子没有直接连接在一起。倒座房是和正房对着的院外的房子,是仆人居住的。垂花门是内宅与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前院与内院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前院,外人可以引到南房会客室,而内院则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
陆未晞娓娓道来:“似豪门旺族、富贵之家,一般德高望重,年岁已高,养尊处优者,所居寝之所,皆为坐北之上,其会客礼待之处,皆在堂屋,也就是正房。在通常情况下,正房是坐北向面南的,但也居院落整体布局中心偏北。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这里一北边的一套正房,一般同梁共脊。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耳房一般与正房紧帖,于正房两侧,其北边后墙与正房平齐,向南则比正房突入了一展之距,这里一般留有门,却是东西相望的。位自上向下俯视,可见正房和耳房同顶成长方形,正房前边一般都有走廊。”
“既如此,依林大哥所言,房子能住不就行了吗?为何还有方位可言?”
“不一样的,傻丫头。”丁其羽轻笑。“你所说的只能满足普通百姓的需求,可是对于富贵人家来说他们不缺的便是银子。故而一座屋子除了要住得舒服外还要令人感到精神上的享受,这才是最重要的。”
萧瑾瑜淡淡的阐述声传来:“京都位于东北部,常年都是较为寒冷的,且多风,坐北朝南利于阻挡风势和风带来的沙尘,且尤为重要的是采光好。此为其一,其二便是神乎其神的风水论。”
“其如此布局也从侧面反映了本朝是皇权至上。”
林宽闻言皱眉正声呵斥:“知言!慎言!”
丁其羽意识到后,拍了拍林宽的肩竟然露出些许讨好的温笑,林宽无奈,叹息一声复转头看向小年说无奈道:“你丁大哥一惯有些口无遮拦,当然这些都是我们关上门方可说的话,在外头可是一点都说不得的。”
小年些许俏皮地吐了吐舌头:“林大哥,这些我自是省的。”
林宽温和一笑:“好。”
翌日,陆时亦召见了丁其羽、林宽、萧瑾瑜三人,三人穿着官袍,由一位老太监脚步匆匆地领着来到宣政殿外。这老太监就是陆时亦身旁的福德,自陆时亦幼时便一直在身边服侍。三人在殿外等待通传,待德福出来唤时三人方可进去。不一会儿,德福出来示意丁其羽过去,丁其羽会意,只听他耳中轻语:“不论是身兼何位,言行当适而止,好听的话谁都爱听,但陛下最厌恶的便是表里不一的人。”丁其羽朝德福恭敬地行了一礼,林宽、萧瑾瑜也一齐行礼,丁其羽说道:“谢公公警言,感激不尽。”然后上前神不知鬼不觉的递给德福一个囊袋,“礼轻情意重,望公公不弃。”说完又行了一礼,三人由其他太监领着进去了。这宣政殿是皇帝私见朝臣的地方,距离养心殿不过几百米。进入殿门,林宽与萧瑾瑜二人以丁其羽为主各位其两侧站立。不过一息时间,陆时亦极具威严的声音传来:“三位爱卿可还适应朝中事务?”
三人抬起头看向陆时亦,他已经端坐在上位处。齐声回答:“尚可。”
丁其羽上前一步道:“陛下,高觉之死确是孙卫其所为,而他那贪银已被找到,就在临江河里共计五十万两白银!现江北通判孙鸿闻孙大人已将其斩首示众。”随后从怀中拿出一本奏折,一旁的太监赶忙接过呈给陆时亦,“此乃孙卫其贪银一案与高觉一案的详细笔录。”
陆时亦摸了摸下巴点了点头:“嗯。”转头看向林宽,“林爱卿。”
“臣在!”
“近来朝中钱银开支未免有些过大,令尊可曾言语一二?”
“禀皇上,家中仆人早有言家中硕鼠频发,奈何家中众人皆不甚上心。果然,一日风平浪静时家中正殿的大梁早已被硕鼠啃食得不能支撑,结果自是轰然崩塌,荡然无存。故我等有此教训家中子弟自然开始重视,而硕鼠狡诈,派人去抓亦如狡兔有三窟,故无果。然常年累月如此,已致使家中大部分粮食遭了罪。终于一日父亲得知后大怒,责斥众人火不燃身,不知痛。父亲斥责后吾等对待此事虽更加重视了一点,但毕竟不至于自己动手,且本就有仆人去做自然懈怠之心深甚,虽近日侥幸抓住一只,却也效果甚微,因此非根本,自难以斩草除根。但臣近来听闻一趣事,不知皇上可感兴趣?”
“但闻其详。”
“有一西北商人是靠圈养牲畜为生计,一日他前去购买粮食,一共是二千石粮食价格也商议好,且已交付银两。但是待到商人去检验粮食时,竟发现那粮食不过是虚有其表,内芯里早已被瞒天过海,偷天换日,就是些不能吃的次品。欲找他言论,奈何那人早已逃之夭夭,世间“茫茫”,人却“渺渺”。商人无法,只好将那些干枯不新鲜的粮食给那些牲畜吃。其如此次等的吃食使那些牲畜接二连三患病去世,故臣想说的是,硕鼠一日不除,百姓无一日福日,国无一日安宁!”
陆时亦不是庸碌无能之辈,自然听出了这话外弦音,但是敌暗我明,明枪可挡,暗箭难防,他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要比别人想得远百步才行。治国不是儿戏,责任不是儿戏,人心更不是儿戏!目光愈发犀利,陆时亦此刻如同一头盘踞在上方的巨虎,好似他只要想,就随时可以将你的性命夺去。
“萧璟炎何在?”
“臣在!”
“尔父为我大乾开山立脉,护我边疆无恙,大乾九州,雍州尚未复,其乃大乾命中之扼要,我大乾万万子民存亡系关于此。你可能领兵上阵取了那匈奴首级来见我?”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身已许国,以身为国,死而无憾!”
“好!好!”陆时亦拍案而起,“若朕要你立刻领兵五万前往边关抵御匈奴来犯,你——可愿意?”
“匈奴未灭,臣——誓死不归!”
“好!好!好!”陆时亦看向身旁的太监,太监立刻会意,呈上虎符。虎符是君主作为授予兵权,调动军队的凭证。由于老虎凶猛,所以,就将调兵凭证的样子做成了老虎的样子。虎符通常分为两半,内有榫卯,相互契合,甚至还有跨越两半的文字,用来防止伪造。虎符的右边一半留在君主手中,左边一半则交给掌管军队的长官。君主需要调动军队时,就派人持右半边虎符,前往军队驻扎处,与军队长官的左半边虎符相“符合”。通常情况下,只要虎符相合,军事长官就可以服从调兵人的差遣。但本朝虎符各地长官是无法使用的,因为虎符的掌权在陆时亦手上。其上有嵌金铭文共四十个字:“兵甲之符,右才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会符,行殴。”虎符是君主用来调兵的凭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大臣,私自调动军队,可见陆时亦对他是极大的信任。
三日后,萧瑾瑜骑着陆时亦亲赐的绝影宝驹,身穿白玉暗纹战袍,脚蹬玄黑云纹战靴,整装待发。这绝影因为奔跑速度极快,一骑绝尘,相传连影子都追不上,下一秒便消失的无影无踪,所以才被称作“绝影”。陆时亦也来亲送,丁其羽、陆未晞、林宽和小年都来相送。丁其羽、林宽看着萧瑾瑜远去的身影百味陈杂。他们都知道,此去经年,相见不知何年何月。若是有什么……倒真真不如不见。
丁其羽感受着风拂过脸颊的凉爽,口中念念有词:“幸得杨柳慰春风。追往事、不知翁。少年云畅,流光千里,疑似旭阳升。”
林宽看向远处,缓缓道出下阕:“蒙蒙细雨江南散,明时月、寄心灯。此路迢迢,此情涛盛,为叹少年逢。”
幸好还能得到杨柳慰藉春风。寻求往事、不知道年老。少年人游畅世间,光芒也流向千里,好似太阳升起。蒙蒙细雨在江南散落。知晓明时的月亮、寄托心中的明灯。路也许漫长,情似海涛难绝,为的就是少年的相逢。
此作亦是被后人称赞不已,一问《少年游》。
———————————————
作者有话说:献上3800字
放高考假啦!
天道酬情:浮生一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