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故事传说,历史悠久,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文学。故事的起源一般都推溯到春秋时代齐庄公伐莒,大将杞梁战死,杞梁妻拒郊吊的记载,随着故事发生和演进,故事情节虽大体相同,但细节则因地而异。
从杞梁妻拒郊吊演变为孟姜女哭长城,是民众的情感已经战胜了士流的礼教,顺应和承受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时势和风俗。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在山海关一带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话说在秦始皇时代,江南松江府孟家庄有一老汉名叫孟隆德。他为人忠厚,家道小康。虽然不愁吃穿,但膝下无儿无女,很感寂寞。只有燕子,年年春来秋去在檐下筑巢,过着愉快而又有序的生活.有一年的秋天,孟老太太在雌燕的脚上系了一条红线绳,看它明春来不来。到了第二年春天,它俩又双双飞来,带着红线绳的燕子还把口里衔着的一-颗葫芦籽丢在孟家的床上。孟老夫妇高兴地拾起葫芦籽,向双双飞舞的巧燕点头致意。老两口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葫芦籽种在后院墙边。
葫芦籽发芽生根,伸出长长的蔓儿,爬到隔壁姜家。孟老汉经常浇水,姜家架起葫芦蔓。过了几个月,结出了一只光滑滑圆溜溜的大葫芦。深秋季节,葫芦成熟。到底归谁所有呢?姜、孟二家商量,把葫芦切开,每家一半。不料刚刚下锯,葫芦突然张开,从中出来一个小姑娘,长得又白又胖。因为孟老汉无儿无女,就归孟家照养。孟老夫妇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
孟姜女长大成人,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孟老汉爱如掌上明珠,意欲早早找个乘龙佳婿,入赘孟家,以尽半子之劳。可孟姜女执意不肯,情愿陪伴双亲到老。
这时候,秦始皇为巩固万世江山,北御强胡,下诏修筑万里长城,行文各地,征调民夫,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官吏乘机勒索,弄得民不聊生。可是征丁数十万,动工数年,总是修不起来。于是奸臣赵高奏本,说苏州有个万喜良,力大无穷,一个可抵万人。始皇准奏,张挂皇榜,到苏州捉拿万喜良。
那万喜良自幼人材出众,能文能武,只因早年丧父,家道寒微,又是个独生子,全靠打短工奉养寡母。听到这个消息,万喜良母子惊慌失措,急得抱头痛哭。无奈何,万喜良含泪拜别寡母,连夜逃奔他乡。
一天,来到松江地方,天色将晚,见前面有一片小树林,林旁有座小花园,想到里边休息一夜。
时当六月暑,天气闷热。孟姜女吃过晚饭,来到园中乘凉。她立身荷花池旁,池中荷花盛开,池内一对鸳鸯,交颈而眠。孟姜女正看得出神,忽然蝴蝶左右盘旋,一不小心,小扇落在荷花叶上。孟姜女挽起衣袖,伸着手臂去取。猛一回头,发现树后有人,不觉大吃一惊。
正要喊人,恰好孟老夫妇也来园中乘凉,孟姜女上前说明情由。万喜良战战兢兢走上前来,向孟老夫妇认罪:
万喜良:老伯,我是落难之人,想在此躲避一夜,明早赶路,不料惊动了小姐。
孟老汉听了,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心想万喜良虽是逃难之人,但面目清秀,举止大方,使人一见同情;而且女儿之身已被他看见,不如把女儿许配与他,来个两全其美。
孟老汉想到这里,看了看老伴和女儿,便对万喜良说:
父亲:孟老汉:老夫有一言奉告,万望公子听从。
万喜良连忙回答:
#万喜良:老伯有何见教。
孟老汉说:
父亲:孟老汉:老夫只有一女,尚未婚配,今幸天赐良缘,在此相会。老夫愿将小女许配与你,不知意下如何?
喜良听罢:
#万喜良:落难之人,性命尚且难保,哪敢累及小姐!
孟老汉再三相劝,万喜良只是推辞。孟老汉看看女儿,孟妈妈向女儿示意。
孟姜女低声向母亲说:
孟姜女父亲言之有理,,女儿此身既被公子所见,此身已属万郎。如果万郎不允,女儿也无脸见人,只有一死相从。
喜良听了,不禁泪下,说道:
#万喜良:老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落难之人生死难卜,深恐有误小姐青春。
孟老汉点头叹息。孟姜女矢志不移。喜良无奈,只得答应婚事。孟老汉喜出望外,先请喜良进屋安歇。随即连夜准备婚事。
次日中午,孟家悬灯结彩,一家人欢欢喜喜饮酒庆贺,不料门外砰砰作响,闯进几个公差,手持铁索,大喊大叫,指名要捉拿逃犯万喜良。孟老汉闻声惊起,向公差道:
父亲:孟老汉:众位差官,正当小女新婚之夜,并未触犯王法,为何要索拿门婿?
作者差官喝道:“他乃圣旨钦拿的逃犯万喜良!”
说罢,抖起铁索,就向新房闯去。此时,喜良和姜女早已闻声而出,战兢兢站在一旁。
孟姜女眼泪汪汪,万喜良上前答话:
#万喜良:公差不要动怒。
转身又向孟老汉说:
万喜良:岳父不必伤心,小婿去修长城,看来凶多吉少,姜女年轻,不必等候我了。
孟姜女痛哭失声,众差官如狼似虎,抖起索链,套住喜良就走。万喜良低首拜别,孟老夫妇紧紧相随,孟姜女泣不成声,一直送到十里长亭。
“一夜夫妻两分散,终朝每日泪洗面。”光阴似箭,孟姜女与万喜良别后,已是三年。别后杳无音讯,不知生死。
一天午饭后,孟姜女身子困倦,伏几而卧,不觉来到长城脚下。她看到监工手持皮鞭,驱赶着无数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民夫,挣扎着走上山岗。猛然间她看到一个凶恶监工,高举皮鞭抽打万喜良。孟姜女大吃一惊,跑上前挽扶丈夫,只觉得两手有千斤重,抬不起来。
她一声喊叫,忽然惊醒,竟是做了一梦。孟姜女醒来心中砰砰直跳,原来是做梦,却如亲见一般,她想丈夫病重,监工的还要打,岂不催他早死,想到此处,不禁放声大哭。
这时惊动了二老,前来问讯,孟姜女把梦境诉说一遍,井说:
孟姜女女儿心想,前往长城探望万郎,一来去送寒衣,二来看看万郎吉凶。
孟姜女苦苦哀求执意要去,二老无奈,只得应允。孟姜女回到房中,把丈夫的寒衣打成包裹,准备了青衣素裙和一把雨伞,寻夫心切次日即登程。
这时节,正是秋末冬初,孟姜女一路晓行夜宿不顾疲劳。突然看到有一个老汉就在不远处。孟姜女向前打个问讯。
孟姜女:老伯,这里可有店房?
作者老翁笑道:荒山僻壤,哪来的店房!
孟姜女备述来由,老翁很感同情,请她到家中安歇,具备餐饭,款待孟姜女。
次日清晨,孟姜女告辞老翁,继续上路。越过一山又一山。不一日,孟姜女来到一座山岭前,天色已经昏黑。她腹中饥饿,步履艰难,正在为难之际迎面来了一位老妈妈。孟姜女一见,连忙上前施礼,把前情备述一遍。
作者老妈妈说:后面树林里就是我的家,此地离长城不远了。
孟姜女又惊又喜,跟随老妈妈来到家中。老妈妈茶饭相待。
饭罢,就要动身。
作者老妈妈再挽留:大黑天,路不熟,一时到哪里去找?好好在此安歇,明日动身不迟。
孟姜女感谢,只好歇下。
可是,她思前想后,哪里能睡得着。见老妈妈已经睡熟,便悄悄披衣下炕。她走到屋后小山顶上,往远处张望,只见近山远岭,高低起伏。阵阵的吆喝声和打夯声,在刺骨的寒风中忽高忽低。姜女心想,哪里去找我的丈夫?极目远望,一夜之间,上上下下,竟把脚下石踩出脚印,洗面处掬成盆形,这就是传说中的望夫石。直到清晨,孟姜女还兀立在山头,向长城注目而视。
当天下午,孟姜女来到山海关,见长城绵延,一眼望不到边际。一连寻了三天,不见丈夫踪影。她伤心落泪,心灰意冷,坐在城下,暗自哭泣。
正在忧心忡忡,忽见三四民夫,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手拿纸钱,直奔关前而来。孟姜女急忙上前施礼,口称:
孟姜女:你们可知道有个万喜良?
作者众人见问,不约而同地落下眼泪,伤心感叹地说:“喜良兄,他.....他已经在去年今日........死去了!”
孟姜女一听,好似晴天霹雳,昏倒在地。众人急忙呼唤,孟姜女慢慢醒来,强忍哭啼问:
孟姜女:哪里是我丈夫葬身之地?
作者众人痛苦地说:“大嫂,万兄一死,就被监工把尸体填到城墙里边了。我们只好偷偷地埋下三尺白石做碑记。”
孟姜女一听,心中惨伤,紧随众人来到石碑前。一见石碑,如见亲人,她直扑碑下,放声痛哭,直哭得白日无光,天昏地暗,孟姜女越哭心越恸,忽地站起身来,衣袖蒙面,冲着长城墙撞去。只听得“轰隆”一声,恰似天崩地裂,哗啦啦长城坍倒了八百里。
只见城墙坍倒处,现出万喜良的尸体来。孟姜女放声大哭。她撑开雨伞,摊开衣裳,将尸骨慢慢拾起,打成一个包裹。
作者正待起身,不料守城官突然到来,大喝一声:“好个大胆女子,哭倒长城,这还了得!”
于是恶狠狠地吩咐士卒,好好看管孟姜女。守城官立即写表申奏朝廷。
不一日,奸臣赵高奉旨来到山海关,立即传来孟姜女。他一见之下,怒气全消。
作者他故意大喝声:“你为寻夫,哭倒长城,该当何罪?”
孟姜女大骂:
孟姜女:奸臣!我夫与你何仇何恨,竟害他屈死城下。
赵高大怒,正待发作,忽然心生奸计,心想,如把这个美人献给皇上,定会讨好受赏。
作者于是反而笑嘻嘻地说:“孟姜女,我早就听闻你的品貌才德,意欲选你入宫,不知你意下如何?”
孟姜女气得发抖,恨不得一口咬死赵高。但转念一想说道
孟姜女:要我进宫,得依我三件大事:一要十里长方地。给我丈夫修坟墓;二要造桥高十丈,桥长十里与坟通;三要君臣穿重孝,亲到长城祭亡灵。
赵高一一答应,立即赶回朝廷编了一套假话,奏明秦始皇。始皇准奏,当即传话立刻兴工动土。不一日回报,坟基长桥,俱各完工。
始皇闻报,立即率领一班文武,离开咸阳,来到山海关,不待喘息,就进黄棚更衣。众文武也一一穿白挂孝,哭丧着脸在两旁站立。
奸贼赵高代替秦始皇在万喜良灵前拜上一炷香,亲奠三杯酒,众文武匍匐坟前,举哀下拜。
作者祭奠已毕,秦始皇下令唤来孟姜女,叫声:“孟姜女,如今三事俱已完毕,你也该脱去孝衣换吉服,随我一同进咸阳了。”
孟姜女怒目而视,转身向长桥走去,秦始皇和众人相随。孟姜女走到桥头,将身立定,仰天高呼:
孟姜女:夫君!我随你来了!
说罢,将衣袖掩面,跃身跳下大海。
顿时,大海中波涛汹涌,浪高数丈,涌上岸来。这时,秦始皇和群臣吓得慌忙后退,几个脚步迟钝的,被浪卷入大海中去。忽又一声巨响,从海中涌出两块礁石高者似碑,低者似坟,这便是传说中的姜女坟。
这就是流传于华北一代的孟家女故事的传说。
民间:传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