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曹老师名字叫曹箫。乍听起来有点意思。
这个箫字我也不知道是竹头对还是草头对,我写下来也是不得不取一个,不能兼顾,二取一。
就是曹老师自己写,有时候也不一致。但是谁都知道,这两个字有不一样的意义。
箫是乐器,管状如笛。萧是姓氏,我这个肖的繁体字。
据说,世上最名贵的箫是紫竹箫,然后是桂竹箫,再就是斑竹箫,都好入名字,尤其是女子。
竹盛产于南国,岁寒三友之一,中空耐寒,亭亭玉立,既布景又实用。读红楼梦每读到林黛玉的潇湘馆,总有一种风韵,让人留连不去,就是因为这里周围有水榭竹子。
由竹子做成的箫,自然也是清越激厉,徊徨幽咽。苏轼形容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闻者肃然。
据说,古代书生浪迹天涯笑傲江湖,背郭别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上少不得三样东西,书剑箫。然后才会发生管鲍和钟俞交。
当然,就是现在,琴棋书画也是莘莘学子的高雅爱好。君子敬,女子慕,健体娱老。
但是,我也不知道曹老师家师爷给老师取的名字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希望他有比较高雅的业余爱好。
其实,我这个姓附在曹之后,也有讲究的。祖上就是汉初三杰之一的箫何,其功之高还在张良韩信之上。据爸说,他是箫何六十六代孙,我自然就是六十七代孙。在老家是有家谱的,爸应该犯尚字,我应该犯俊字。但是当初给我取名字的时候妈参与了意见,她说,你都不犯字,让孩子犯字?一票否决。就保留了爸想的这个波字。因为这个字妈也喜欢,她说,这是纪念。她确信,怀我的时候就是他们去钱塘江观潮的那一次。那天窗外激情澎湃,波涛汹涌,雷鼓连击,他们就没有出屋子。
说起租上箫何,不用我说了,有史记为据。有时候我也奇怪,祖上就是一个大秘书,兼管粮秣税务局,他怎么会比智囊张良和军神韩信还功高呢?高到什么程度?高到连刘邦都忌惮怀疑,怕他反了自己。
祖上没办法,只好贪墨银子,自己黑自己。
有时候清廉也是罪,没有把柄在长官手里,他也不会提拔你。
有了黑料,祖上自然安靖一生,寿终正寝。临殁的时候皇帝问:阁下之后谁可为相?祖上说,参。
实在说,这个字我一直不敢念,不知道应该读参加的参还是人参的参。曹老师读作sen。他是不是曹老师的祖上曹老师自己也没有说过。我也不敢硬安。就像曹操,他本姓夏侯,过继给曹姓,三国演义却说他是曹参之后。如果按死后认祖归宗的规矩论,就不应该算是曹姓的人,应该归夏侯。
大概曹操的后人已经被司马家后人杀的差不多了,曹老师极有可能不是曹操的后人,而是曹参的某一支之后。
曹老师的名字说明,他极有可能跟咱萧家有关系,那就应该是曹参的后人。
但凡读点书的都知道那句成语,萧规曹随。他们都是名相,一个前一个后。
他是刘邦的基础小弟,刘邦斩蛇起义的时候,他是个小衙役,在祖上带领下投奔了芒砀山,然后一直不离不弃。
过去称臣者,非文即武,界限还是比较分明的。但是,这个曹参,却是个文武兼备的人物。他最初的功绩被汉初三杰的光彩遮蔽了,显得并不突出。如果把三杰比做塔尖,他就是紧挨顶部的佼佼者。
甚至,在汉高祖封爵的时候,他曾经一度被论功第一,盖过蔽祖。当然,此时此刻,军神韩信已经由王贬为侯,淮阴侯。谁也不敢提他战无不胜的名头了。
既有人杰,必有群属,不能单打独斗。这个曹参就是高祖和韩信的帐下的得力部属。
按史记说的,这个曹参冲锋陷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势如猛虎,就没有他攻不破的城池,守不住的壕沟。
城下近百,擒敌无数,王,相,公,侯都有。
大概是不仅勇而已,还有谋。
据说,他还是奠定文景之治的人物,使汉朝统治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
过去文人都把他俩连叫:萧曹。现在曹老师的名字叫曹萧,反其道而行之。不知道这是偶然还是故意。反正我姓萧,但我不会在意。一个名字,符号,喜好而已。
我佩服的是曹老师的知识,他的书读了海了去了,知识点信手拈来俯拾即是。
我不想成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