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他们四年之久的 Dan Sir 要离开了。
阿亮呆了片刻,然后放下碗筷,转身冲入睡房。
阿亮跑回自己的状上,把头塞到睡枕下,失声痛哭起来。
哭了不知多久,阿亮感觉到有人搭着自己的背。
Dan Sir 问:「阿亮,你不打算再吃我亲手煮的钱了吗?」
阿亮坐起来,两眼通红的说:「我不用你煮钱,我只想你留下。」
Dan Sir向阿亮说:「我在这儿已工作了四年,想转一转工作环境,作多方面尝试,人才会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才有进步。我总不能留在这儿永远照顾小朋友,况且你们会长大,也总有离开的一天。每件事情,有始必有终,人要有离别的经历,才会更懂得珍惜。」
平日不大爱说道理的 Dan Sir,今天说了一大番道理,但阿亮听进耳里的只有很少。
一直不能和家人同住的阿亮已当 Dan Sir 是家人了。
阿亮心想:连这个天天都见到的家人也突然要离开,我怎能不伤心呢,外人可能会以为保持电话联络不就可以了吗?但宿舍规定,职员或导师离职后,不能联络任何宿生,而我连他的真名也不知道,想之后找他也不行。几年前的我,连手机或Facebook 账户也没有,Dan Sir 离开了宿舍,就等于离开了我的世界。
其他的导师当然都关心阿亮,但Dan Sir 除了关心,他还会发掘阿亮在音乐方面的兴趣。
例如,他教懂阿亮玩结他和鼓,让阿亮知道自己也有少少音乐方面的才能,平日可以和宿友夹band,将来甚至可以走音乐这条路。
在 Dan Sir 离职的一天,阿亮只是和其他宿生一样跟他挥手说再见。
强忍着泪水的阿亮连感谢他的话也说不出口。
阿亮心想:若果有一天让我重遇他,我一定会跟他详谈这些年自己的改变,和他在照顾我的日子对我的影响,并真挚地跟他说一句:「多谢,Dan Sir 」。
以前阿亮并不觉得宗教是人类的必需品,但小学开始便在基督教学校读书,加上Dan Sir 又是基督徒,阿亮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小六那年,当 Dan Sir 邀请他们周日跟他返教会,阿亮是第一个举手的。
坦白说,初时阿亮只是对信仰不抗拒,返教会只想体验一下。
平日的阿亮绝少会祈祷,但曾经有两件事件,令阿亮不得不相信祈祷的力量。
阿亮升中的那年,妈妈曾短暂失踪。
社工几乎天天都致电她,但直到年廿九,依然联络不上她,社工只好安排阿亮留在宿舍过年。
阿亮心想:我很担心妈妈,怕她会吸毒过量,有生命危险,又或者是再次赌博,给禁锢,又或者................
在最担心的时候,阿亮想到祈祷。
阿亮决定每天虔诚地祈祷,并在祷告中为自己定下三个月的目标。
阿亮要连续三个月祈祷,希望早日寻回妈妈,结果,在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天,奇迹地,阿亮收到妈妈的来电,原来她因犯了事而被收监,一直未能联络他们。
刚刚放监出来,她便马上致电阿亮报平安了。
还有一次,阿亮因为要搬上去宿舍的第二层暂住,但任凭阿亮找遍全房,也找不到房间锁匙。
爱你我不保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