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燡初年,武则天下诏书咨询朝臣们:“该用什么办法调养国家元气?”麟台正字陈子昂乘机建议武后兴办明堂、太学,当即进言说:“我听老师说:元气,是天地的本源,万物的始祖,王政的大开端。天地之间没有什么比阴阳更加深广,万物之中没有什么比人更有灵性,朝政诸事没有什么比安定民心更应放在首位。因为人心安定就阴阳调和,阴阳调和就天地太平,天地太平就元气纯正健旺。前辈国君认识到人是可以领悟天意的,于是教化百姓,顺应天意,使得人人热爱他的职业,感到自己吃得甘甜,穿得漂亮,这之后就会天降吉兆,地现祥符,风调雨顺,草木生长繁茂。所以颛顼、唐尧、虞舜不敢荒废事业贪图安逸,《尚书·尧典》说‘:百姓通情达理,全国调和融洽,遇上天灾人祸也安定太平。于是命令羲氏、和氏,尊崇天道,按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推算年月节令,认真地传授给百姓。’这是阴阳协和的结果。夏朝、商朝由昌盛转向衰败的原因,是由于夏桀、纣王昏庸残暴,阴阳失调,天地愤怒,山河闹神闹鬼,灾异发生,瘟疫流行,终于灭亡。这是丧失人心的结果。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父子创建周代基业时,对百姓真诚忠厚,结果成王姬诵、康王姬钊四十多年不用刑罚,天道人事都很和顺。然而厉王姬胡、幽王姬宫氵星败坏伦理道德,邪恶暴虐,污辱天地,江河沸腾,山陵崩塌,人民因此忧愁怨恨。《诗经》说:‘皇天你太不仁爱,给黎民降下大害’,时序颠倒,灾害频繁,难道不可悲么!近代隋炀帝杨广倚仗天下富足,开挖运河,从伊河、洛河通到扬州,使百姓疲惫,资财糜费,中原暴发了祸患,所以自己被人杀掉,祖庙变成废墟。这就是伤了国家的元气。我观察灾祸动乱的发生状况,天道人事的相互关系,先师的论述,确凿透彻,我是无法超越的。陛下容涵天地的美德,日月的光明,深谋远虑,这是伏羲成为三皇之长的根本原因。从前,高宗皇帝获得天降的重大符应,到泰山筑坛祭祀,但是还没有兴建明堂,祭祀天帝,使得这件留芳万代的大事空着未办,大概是留给陛下办理,以便光大陛下的美德啊!我认为使国家元气协和,人伦关系和顺,除了这就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古代黄帝的合宫,虞舜的总期,唐尧的衢室,夏朝的世室,都是调养元气、协理阴阳的机构设施。我听说明堂有天地的形制,阴阳的体系,二十四个节气、八个方向的风、十二个月、四个季节、水火土金木五行、二十八个星宿,无不具备。朝政失误就出乱子,朝政顺当就会吉祥。我惟愿陛下为大唐扩大万代的基业,在京城南郊选择一个地方,修建明堂以使天下万象更新,按照《周礼》、《月令》的规定办好这件事情。孟春时节,陛下乘上车,驾上马,到明堂的东堂北宫,朝会三公、九卿、大夫,背靠斧纹屏风,手扶案几,处理国家政务。亲自举行耕田、养蚕礼仪来鼓励农桑,把三老、五更当作父兄伺候来倡导孝敬友爱,明察案件、谨慎判处来制止滥用刑罚,推行礼乐教化来停止战争,考核选拔忠孝廉洁之士来清除贪官污吏。后宫不是妃嫔御女的,放她们出宫;没有实际好处的珠玉锦绣、雕琢玩物,将它丢掉;不合礼制迷惑人心的巫师祭祀,予以禁止。我断定不用多长时间就可看到天下太平。陛下正在推行广远深入的教化,然而太学停止了很长时间,宽广的殿堂废弃荒芜,听不到朗读《诗经》、《尚书》的声音,英明的诏令还没有涉及这件事,这是我心中感到遗憾的。太学,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地方,是国君人臣获得治国方略的地方,是举行祭祀聚会的地方,天子能在这里造就贤臣。现在撇下不谈,虽然想人伦关系和顺,振兴治国大纲,但舍本求末,不可能达到目的。‘君子三年不举行礼仪教化活动,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奏音乐感化人心,乐教必然崩毁’,怎能治理国家却不重视礼乐呢?希望让贵族子弟进太学学习,这是国家大事,不能废止。”
嬴氏秦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