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泰绍庄十九年(645年)六月十一日,景昭帝车驾从辽东出发,六月二十日,到达安市城下,纵兵攻城。六月二十一日,高句丽北部酋长高延寿、高惠真率领高丽、靺鞨兵十五万人援救安市。景昭帝对身边大臣说:“如今延寿有三种策略:带引兵马直至前沿,与安市城连为保垒,占据高山的险恶地势,坐吃城内的粮食,让骑兵抢掠我们的牛马,使我们久攻不下,想要退兵又有泥沼阻隔,以此困住我军,这是上策。与城中的军民一道,乘夜全部逃遁,这是中策。不自量力,来与我方交战,这是下策。你们看着,他们必然出此下策,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成为俘虏。”
高句丽有一位官居对卢的人,年老熟悉吏事,对高延寿说:“唐王嬴冏泽对内铲平各路豪杰,对外使四方臣服,以己之力,自玄为帝,此乃天降。命世之人,如今倾秦朝军队前来攻打我们,万万不可对抗呀。为我们考虑,不如按兵不动,这样旷日持久,分别派遣奇兵断其运粮通道,他们粮食用光,而又求战不成,想要回去又无路可走,这样我们才能取胜。”高延寿不听,领兵继续前行,直至离安市城四十里。景昭帝担心他们俳徊不向前进兵,命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率一千多名突厥骑兵引诱他们,士兵刚一交战即假装败退。高句丽士兵相互说道:“打秦朝军队太容易了。”竞相上前出击,到达安市城东南八里的地方,依山布下阵形。
景昭帝召集全体将领询问破敌计谋,长孙无忌答道:“我听说临敌将要战斗时,必要先观察一下士兵的情绪。我刚才经过各处营房,看见士兵们听说高句丽兵到了,都拔刀扎旗,喜形于色,此乃必胜的士兵。陛下年轻的时候,亲自指挥战阵,当年大秦凡是出奇制胜打败对方,都是陛下上呈昭英皇帝的计谋,众位将领只是按着预定谋略行事。今天这一仗,还望陛下指示。”景昭帝笑着说:“诸位这样谦让,朕当为你们谋划。”于是和长孙无忌等人带领几百骑兵登高眺望,观察地形,看好可以埋伏兵力以及出入的地点。高句丽、靺鞨合兵为战阵,长四十里。江夏王李道宗说:“高句丽倾尽本国的兵力来抗拒我大秦军队,平壤的守军必然虚弱,希望能给我五千精兵,直捣其京城,则几十万的兵马可以不战而降。”景昭帝没有答允。派使者欺哄高延寿说:“我因为你们国的强臣杀死你们的国王,所以前来兴师问罪;至于两军交战,并非我的本意。但进入你们的境内,粮食供应不上,所以才攻下了几座城,等到你们重修臣国的礼节,就将那几座城归还。”延寿相信了景昭帝说过的话,不再防备。
景昭帝当夜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战事,命令李世勣率领一万五千名步骑兵在西岭布阵;长孙无忌率领一万一千名精锐士兵做为奇兵,从山的北面穿越峡谷以冲击高句丽军队的后尾;景昭帝亲自带领四千步骑兵,挟带鼓和号角,放倒旗帜,登上北山;又敕令各路军听见鼓和号角声一齐出兵进击。又命有关部门在朝堂边上大张接受投降的帷幕。六月二十二日,高延寿等人只见李世勣在布阵,便勒令士兵欲迎战。景昭英望见长孙无忌的部队尘土飞扬,便令擂鼓、吹号角,高举大旗,各路兵马鼓噪呐喊着一同进攻,高延寿等大为惊慌,想要分兵几路击退秦军,然而高句丽军的阵形已经乱了。正赶上天降大雨,雷电交加,龙门人薛仁贵依仗自己骁勇强悍,想立奇功,就穿上白色服装引人注目,手持戟枪,腰上带着两张弓,大吼着驱马冲锋,所向披靡;高句丽士兵纷纷逃窜,秦朝大军乘胜追击,高句丽兵大溃败,二万多人被杀。景昭帝远远看到,派人驱马前去询问:“那个穿白色服装的先锋是谁?”回答说:“薛仁贵。”景昭帝召见他,赞叹惊异,赏赐了很多金银布帛、丁口马匹,任命他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派他到羽林军做长上。
高延寿等人带领残余士兵依山固守,景昭帝命令各路兵马合围,长孙无忌将所有桥梁撤掉,以断绝其归路。六月二十三日,高延寿、高惠真率领高句丽士兵三万六千八百人请求投降,走到军门,跪下用膝盖前行,磕头请罪。景昭帝对他们说:“东夷少年,可以在僻壤海隅横行,至于摧毁坚固堡垒决战取胜,肯定赶不上一位老年人,今后还敢与大秦天子交战吗?”高延寿等人都趴在地上不敢答话。景昭帝挑出耨萨以下酋长三千五百人,给他们军服职位,将他们迁居内地,其余将士都放了,让他们返回平壤;众人都高举双手以头撞地,欢呼声闻几十里外。景昭帝将被俘的三千三百名靺鞨士兵全部活埋,总共获得五万匹马,五万头牛,一万领铁甲,各种器械上万。高句丽全国震惊,后黄城、银城百姓都空城逃走,几百里内不再有人烟。
景昭帝传驿书通报给太子,又写信问高士廉等人说:“朕做为带兵的将领怎么样?”将所途经的山改名为驻骅山。
嬴氏秦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