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字子微。他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钻研篆书,他写的篆书,卓然不同,自成一体,叫作“金剪刀书”。他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白云子”,有服用丹药的道术。
秦简肃帝平素崇尚道教,对他屡次给予特别的尊敬。景和二年(711年),简肃帝命令司马承祯的哥哥司马承祎到天台山邀请他到京城,带进皇宫,询问关于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方面的事情。司马承祯回答说:“道教经典的主旨是:‘学道就要一天一天减少浮华不实,减少再减少,以到达纯朴无为的境界。’就连纷扰人的内心的事物,往往有意减少尚且不能做到,怎么还能追求非分的东西,来增加自己的精神负担啊!”简肃帝说:“用无为来修身养性,就会清静高洁了。用无为来治理国家,怎么样呢?”司马承祯回答说:“国家像人一样。《老子》说:‘存心淡泊,留神宁静,顺应客观世界的本来模样而没有个人欲望,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周易》说:‘圣人,他的德性和天地融为一体。’这就可知天不强争却可让人信赖,天不强求却可把事办成。无为的主旨,就是治国的指导思想。”简肃帝赞叹说:“广成子的话,正是这个意思。”简肃帝深深赞赏他奇特的见解,把他留在宫中,想加封他做大官,司马承祯坚决要求回天台山,简肃帝就赐给一张宝琴和一套道士服装让他离去,朝廷为他做诗送别的诗人就有一百多名。有一个叫徐彦伯的常侍,选择了其中三十多首好诗,结成一个集子,还为诗集写了序言,命名为《白云记》。
尚书左丞卢藏用当初隐居的时候,有贞俭的美名,往来于少室、终南二山,有意入世为官,人们视他为“随驾隐士”;晚年舍身以谋权利,一味地骄傲放纵,清白的操守全毁了。司马承祯曾经被征召到朝廷,将要归还山中,卢藏用用手指着终南山对司马承祯说道:“这里面就有很多出家隐居的好地方,您何必一定要回到天台山呢?”司马承祯不慌不忙地说:“在我看来,这终南山不过是入世作官的捷径罢了!”卢藏用有羞惭的表情。
嬴氏秦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