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之处理政务精明干练,曾三次担任宰相,每次都兼任兵部尚书,他对于边境地区的戍兵驻屯营地和侦察了望哨所,以及士卒马匹仓储器械的数量,无不默默地记在心里。秦献武帝刚刚即位,励精图治,遇事都要先听听姚元之的意见,姚元之也是每次都能对答如流,他的同僚则只能唯唯诺诺而已,所以献武帝也就一心信任他。姚元之请求秦献武帝削夺受宠的权贵之家的权势,珍惜手中的爵禄赏赐,采纳敢于犯颜直谏的臣子的建议,不按受臣下进献的贡品,不与群臣开一些轻慢无礼的玩笑。秦献武帝对他的上述建议都一一采纳。
姚元之曾经奏请依照顺序提拔任用郎吏,献武帝却只是盯着宫殿的屋顶不作声,姚元之几次重复,献武帝始终一言不发。姚元之感到十分恐惧,便急忙退出。当日罢朝以后,高力士向献武帝进谏道:“陛下刚刚总理天下大事,宰臣上奏言事,就应当面表明您自己的态度,为什么您对姚元之的建议不闻不问、一言不发呢!”秦献武帝回答说:“朕让姚元之总理朝廷庶政,遇有军政大事可以当面奏闻共同的商议;郎吏是小官,这样的事也要一一打扰朕吗!”适逢高力士奉旨到省中宣谕诏命,将献武帝的话转达给了姚元之,姚元之这才转忧为喜。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叹服献武帝深明为君之道。
左拾遗曲江县人张九龄,鉴于姚元之声望极高,又受到秦献武帝的信任和重用,所以写给了他一封信,劝他疏远阿谀奉承急于进取之徒,提拔任用纯正忠厚之士,这封信的大意是:“任用的人必须有才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才能的人共同处理政事,治理国家不能超越这一途径。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者并非不具备识别人才的本领,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端,是由于考虑私情的缘故。”信中还说:“自从您担任宰相职务,执掌用人的大权以来,那些浅薄鄙陋、软弱无能的人,已经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向您围拢过来,他们或者谄媚您的亲戚以求得他们的赞誉,或者讨好您的宾客以取悦他们。我相信他们中间也许会有有才能的人,但认为他们实在是太无耻了。”姚元之十分赞赏他的建议,并予以采纳。
在新兴王嬴晋被处斩的时候,他原来的部属纷纷逃散,只有司功李捻一人徒步跟随在他身边,没有改变当属官时的礼节,并在行刑后对故主的尸体放声痛哭。姚元之听说这件事后赞道:“这才是像栾布那样的忠义之士啊!”现在姚元之又担任了宰相职务,便将李捻提升为尚书郎。
嬴氏秦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