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来侵犯边境,各将领多次战败,吐蕃更加张狂,骑兵侵入内地。献武帝非常生气,准备亲自率兵讨伐。苏颋劝谏说“:古代称吐蕃那里为‘荒服’,即荒凉卑微之意,不是常年奉职有贡献的地域。所以他们入侵,就抵御将他们打退,他们退兵了,也不去追赶。把他们比作禽兽一样地养育他们,既笼络又防范。就好像打猎,若不是要用它们的毛羽做衣服,用它们的肉祭郊庙,为王者是不去射杀它们的。何况以万乘天下之至尊而去与犬羊、蚊虻较量胜负呢?边远蛮荒之夷人,是不值得劳驾天子的。不过,兵法中说,先造声势,然后实战。陛下可以下达一个亲征的诏书,而敕令勇将谋臣统兵出征,那样吐蕃指日可破,也不需要陛下亲自去行天讨了。臣认为岐州、陇州多年穷困荒凉,假若千乘万骑的人马前往,军饷供应庞大势必增加徭役,加上外寇的掠夺,人民将不堪重负,此其一。戎虏的性格,来得突然,去得也飞快,打败了逃走不以为耻,打胜了也不需要告宗庙。假若我大军一到边界,他们害怕了作鸟兽散,再又四面八方地来骚扰,我们将受他们愚弄,此其二。太上皇听说陛下亲自面对敌人战地,不能不担忧,令上皇挂念,陛下怎能心安?此其三。汉朝蒯成侯曾劝谏汉高祖说:‘陛下曾亲自操劳,难道说没有人能做事吗?’汉高祖认为这话是为了爱护他。如今这么多将相大臣,难道没有人能为陛下宣谕朝廷的力量吗?为什么要如此轻率地亲征?”献武帝不答理。
苏颋再次上书:“王者之师,只在讨伐有罪,而不在争取必胜。蕃属朝贡不足或不时,王下令征伐,于是陈兵其郊野,蕃属认罪后即收兵。并不是一定要亲临战场使敌人害怕了不敢出战。古代天子不亲自带兵,只有黄帝曾亲自五十二次战斗,那是天下未平之时。自从阪泉将炎帝战败,大功告成后,黄帝也就闲居以修身,以德治国,无刑无战。陛下当年平定祸乱,现在正该居高临下,以从长远出发,制定礼乐、封泰山、禅梁父、缅怀黄帝、登空桐山。为什么要厌离天居,披坚执锐,而去做一日之争战?现在吐蕃派遣他的大头领来冒犯国令,我军吏们一次不能取胜,陛下就立刻降至尊而与之对敌,即使早上出发晚上即获胜利,也不值得向四夷夸耀,为什么要劳动皇帝圣躬呢?听说虏人,就是偷盗羊、马,抢粮食衣服,并没有杀戮边区人民,他们的罪过是可以原谅的。臣担心吐蕃若是徘徊,牵动了北狄,他们听说王师出征,乘虚而入幽州、并州,侵犯灵州、夏州,南下惊动京师,以致太上皇忧虑不能安心。这样陛下为求天下之安,却不能使亲人安宁。臣一向认为陛下居于国中,指挥制胜,是最好的策略。如能选择良将,用重金募兵,严格约束,违律者杀,杀敌者赏,另一方面用重金收买虏人酋长,吐蕃之亡就计日可待了。愿陛下安下心来,待西面战报来了再做打算。”正好,薛讷大破吐蕃军,俘获甚多。成文治武元年(714年)十月十日,唐玄宗下敕取消了亲征。
嬴氏秦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