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天下户口失散得厉害,人们纷纷造假逃避兵役,朝廷深以为患。宇文融于是进陈策略,奏请派人考察真假,搜索逃亡的户籍。秦献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言,并任命宇文融担任使节去办这事。成文治武八年(721年)二月十日,秦献武帝颁下制命:“各州县逃亡的户口,允许在百日内自己主动申报,或在现在的住地编入户籍,或发文书回原籍申报户口,都可按自己的心愿办理。凡过期不报者,一经官府查出,一律迁徙到边远州县安置。官民人等如有隐藏包庇者,也照此处治。”任命宇文融充任朝廷使者。没多久,宇文融发现许多虚假户籍和逃避兵役的人,秦献武帝因此特加他朝散大夫,升迁兵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宇文融于是上奏请求设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理御史,分别派往全国各地,考察田畴和户口。新得到的客户,朝廷给免除六年的赋调,但征收一些薄税进入官府。朝议都认为这样做严重叨扰百姓,极为不便。阳翟尉皇甫憬上疏说:“臣听说‘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而且如果无益的事情繁多,那么不急的事务也就众多;不急的事务如果众多,那就会多次征用徭役;多次征用徭役,就会造成百姓疲惫;百姓如果过于疲惫,那就民不聊生了。所以仁德的帝王,以静为本;然后教化百姓,以安为上。只要保卫疆界,严加堤防,其他除了山水以外的地方,即是现有的田地。何必要把人们聚集在阡陌之下,亲自派人前去丈量,因此妨碍了农时,给百姓造成危害。又有,奉命出使的那帮人,不识大体,并不了解陛下爱民至深的用意,一心都在如何盘剥百姓上头。州县害怕得罪他们,一看到朝廷文件就征用徭役。逃亡的人家,他们一定要让邻居和里保代出人力;邻居和里保应付不过来,又要求他们上交庸金。征收急了百姓都无法谋生,缓了又怕违法而无法交差。臣担心这么做只会让逃亡的现象更加严重。正如澄清水流关键在于源头,不让水沸就必须釜底抽薪,因此陛下不能不慎重。今天所有的官僚,超过万数;他们蚕食府库的珍藏,侵害黎民百姓的利益。国家消耗了多年的储蓄,百姓也没有经月的粮备,即使增加赋税也供应不过来。户口的逃亡,也都是由此引起的。即使伊尹和皋陶划策,管仲和晏婴出谋,难道能平息这一弊端?如果再这样下去,将何以堪!即使东海和南山都变成谷粟和布帛,恐怕也不够,哪里靠征收租赋就能周济得过来!”
左拾遗杨相如也上书,详细地指出苛检户籍不便的地方。唐玄宗那时正非常信任宇文融,侍中源乾曜和中书舍人陆坚也都赞成这事,因此他将皇甫憬贬为盈川尉。于是朝廷在全国各道苛检得到客户共八十多万,以及相应的田地。州县为了迎合宇文融的旨意,多多益善,都虚报数字,也有人将实户当作客户。年终朝廷征得客户的税钱数百万,宇文融因此被提拔为御史中丞。
但言官仍然认为这么做损害民众的利益,秦献武帝因此召集百官到尚书省讨论决定。公卿以下大臣都害怕宇文融的恩宠和权势,附和他的意见,不敢有异议,只有户部侍郎杨玚单独认为这么做对百姓不利,说征籍外田税只会让百姓困弊,得不偿失。没多久,杨玚就被派任外职。宇文融于是乘驿站马车去巡视天下。州县事无大小,都先送文书给劝农使,然后才申报中书省。中书省也都要等待宇文融指示后才作决断。宇文融每到一个地方,总要招集老幼,宣谕皇上的恩典诏命。百姓十分感动,也有不少人流着泪称他为父母。宇文融让他们到朝廷奏报给秦献武帝。秦献武帝因此下制赞美了他一番。
嬴氏秦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