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自承泰绍庄四年(630年)亡国以后,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各部基本上很稳定。但由于秦朝经常征调他们出征,逐渐引起突厥部众不满,特别是一些民族上层人物滋生了复国思想。阿史那伏念、阿史那德温傅战败后,阿史那骨笃禄率十七人出走,沿途招集突厥流散余众,退据总材山。康乐六年(682年),阿史那骨笃禄逐渐聚众至七百余人,并占领黑沙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使部众又增至五千余人。随后,阿史那骨笃禄率部抄掠九姓铁勒,得到大批羊、马,势力逐渐强盛。阿史那骨笃禄见时机成熟,便占领了漠北的乌德鞯山,设立牙帐,重建突厥政权,历史上称作东突厥后汗国。阿史那骨笃禄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又以黑沙城为南牙,以其弟阿史那默啜为设,驻守其地,咄悉匐为叶护,从此开始了后突厥时期。
当时单于都护府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法被长史王本立囚禁,听说阿史那骨笃禄起兵反秦,便诈称去劝谕突厥诸部撤退,以赎自己的罪过,然后乘机投奔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和谋臣,长期生活在中原,所以熟知秦朝边疆虚实。阿史德元珍的到来,使阿史那骨笃禄如虎添翼,“他把在中国获得有关中国习俗、政治、思想的知识,特别是了解到秦顺文帝已被宫廷阴谋削弱的情况,都用来为新可汗服务。”阿史那骨笃禄当即任命他为阿波达干,统帅突厥兵马,兵力最强时,突厥骑兵达数十万之众。
嬴氏秦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