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此人就是苏沐的小老弟苏平安,她的身后跟着舅妈王氏和妹妹苏云。
“就在这吧。”
苏平安停了下来,解释道:
“一会放榜自然有人唱榜,我们在这里等着便是。”
舅妈王氏握紧了自己的手:
“娘为了你可操碎了心。”
苏平安道:
“辛苦娘了。”
杏榜贴在贡院东墙,也叫功名墙,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到了揭榜的时辰。
首先揭开的是副榜,但是一个副榜就让一众学子激动起来,有的欢呼,有的哭泣,给在场的人展现了一副鲜活的终生相。
“揭榜的,该揭杏榜了!”
有学子大声喊道,神情激昂。
“急什么,这就开始揭!”
揭榜之后,站在功名墙下的吏员开始大声念名字,在他开口的瞬间,原本嘈杂的人群不约而同的安静下来:
“第二百三十名,许攸,国教学院学子,第二百二十九名,云鹏,燕州松郡人……”
数千名学子竖着耳朵聆听,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或振臂狂呼或喜极而泣。
“子予,怎么还没有听到你的名字?”
毕竟已经过百了,舅妈有些着急。
苏云插上一嘴道:
“娘,这才一百多呢,你不是说二哥会是会元嘛。”
舅妈瞪了一眼苏云,死丫头连自己都敢调侃了。
“子予还没有到你啊?”
道五十左右,舅妈更急了。
“再等等,应该快了。”
苏平安皱眉
唱榜到前十时,舅妈脸色有些发白,估计十有八九要落榜。
其实落榜了还有一个途径可以走仕途,就是行卷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 这是流传甚远, 影响甚深的一句古语。
读书的目的当然是要出人头地。在古代, 要出人头地就必须当官, 当官虽有多种途径, 如门
荫、 从军等, 但最多最普遍的还是走科举考试这条道路。
科举考试主要有进士、 明经和制举三大类。进士最受重视, 被视为正途。
但进士录取的名额很少, 每年不过二三十个人。偌大一个王朝, 只拿出这么点名额来让已经经过筛选的 一千左右的人竞争, 其竞争的残酷便可想而知了。
毫无疑问, 每个举子都千方百计地要挤进进士的大门, 做梦都想在金榜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在激烈的竞争中, 实力的竞争是第二位的, 最重要的倒是争取权贵或名流的推荐。
于是, 在考试之前的一个多月, 举子们便开始忙碌起来, 而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到处去行卷。
行卷, 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 写成卷轴, 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 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 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 从而增加自己及第的希望的一种手段。
但是嘛,自古以来行卷都是贵族的特权,平民百姓,布衣商人之子还是只能老老实实去科举。
随着喊榜人越喊越靠前,苏子予的眼睛里流露出忐忑和些许激动,因为这是不成功便成仁的趋势。
大理寺执行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