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中国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20年7月10日-422年6月26日在位)。
刘裕自幼家贫,后投身北府军为将。自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起,他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铁骑,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1]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2] 。
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 [3] ,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著有《兵法要略》一卷,今已佚 [4] 。
早年经历
刘裕的祖籍在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 [5-6] ,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他的家族在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祝总斌将刘裕的门第归于江左的“低级士族”(陈寅恪认为是“次等士族”) [7-8] 。
刘裕于晋哀帝兴宁元年三月十七日(363年4月16日)夜间出生 [9] [10] ,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在分娩后患病去世。 [11] 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 [12]
刘裕长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高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拘小节,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 [13] 早年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刘裕仅认识一些文字,曾因为赌博樗蒲而倾家荡产,遭乡里轻鄙 [14] ,时人大多不能赏识他。 [15] 不过,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却对刘裕颇为赏识,王谧曾对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 [16]
投戎建功
主词条:孙恩、卢循起义
刘裕后从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 [17]
东汉后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