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迁说
周成王复都丰镐说,最早是司马迁在指出的,在《史记》中司马迁说洛邑建成后,只是置放了九鼎,而周成王仍然复归国都丰镐。未迁说主要观点如下: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 [41]
唐初孔颖达、王德韶、李子云等人奉唐太宗诏编纂的《十三经注疏一·尚书正义·周官第二十二》同样认为周成王并未迁都洛邑,对史记记述予以肯定:“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黜殷在周公东征时,灭淮夷在成王即政后,事相因,故连言之。还归在丰,作《周官》。成王虽作洛邑,犹还西周。” [42]
《尚书正义》注疏进一步论述:“《史记·周本纪》云: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是言成王虽作洛邑,犹还西周之事也。《多方》云:‘王来自奄,至於宗周。’宗周即镐京也,於彼不解,至此始为传者,宗周虽是镐京,文无‘丰镐’之字,故就此解之。武王既以迁镐京,今王复在丰者,丰、镐相近,旧都不毁,丰有文王之庙,故事就丰宣之故也”。 [42]
苏东坡在《周东迁失计》中对史记的这一记述也予以肯定:“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盖君陈、毕公更居焉,以重王室而已,非有意于迁也。周公欲葬成周,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哉?”并且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43]
新史学的开山鼻祖王国维《殷商制度论》载:“又作雒邑为东都,以临东诸侯;而天子仍居丰、镐者凡十一世。”同样也对周成王迁都一事予以否定。
《礼记·明堂位》:“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
4.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5. 《史记·周本纪》:“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於宋。颇收殷馀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
6. 《礼记·明堂位》:“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
7. 《史记·鲁周公世家》:“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匔匔如畏然。”
东汉后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