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你们知道吗
作者:我们社团
作者:带我们做
作者:掐丝珐琅!!!!
作者:就是那种特别好玩的!
作者:也不算特好玩
作者:比较
作者:难
作者:(努力还原中)
作者:就是景泰蓝
作者:在博物馆能看到的那种
作者:(尝试用语言描述)
作者:(尝试失败)
作者:怎么说呢
作者:挺有意思的
作者:还是非遗呢
作者:(尝试像你们解释那玩意有多牛)
作者:(好吧我也不知道)
作者:然后老师让我们
作者:写篇作文
作者:你们感觉
作者:这个咋样?
作者:别偷我的作文!
你知道掐丝珐琅吗?它又名景泰蓝,铜丝塑纹,翠蓝点睛,集美术、工艺、镶嵌等技术为一体。既有典雅雄浑的造型,又有清丽庄重的色彩,令无数人痴迷其中。
有幸,我通过手工体验与掐丝珐琅进行了一次零距离对话,当我真正接触时,我才知道我对它的了解有多么浅薄。
一周前,买来一盒手工掐丝珐琅,五颜六色的彩砂,一卷扁铜丝,一堆工具胶水以及一个画好了柿子纹样的盘子。我看了两眼说明书,迫不及待地打开粘丝胶挤在印刷的纹路上,接着剪下一截铜丝立起来成宽的铜条粘上去。可就是这不起眼的铜丝像泥鳅一样在我手下扭来扭去,手指不听使唤一样,不是偏离了原定的纹路,就是不小心把铜丝直接按平。
没想到掐丝这一步就那么难,我又看了几遍教程才明白挤完胶不能第一时间粘铜丝,而是要等个几十秒,在胶快要凝固时迅速一次成形。第一次,胶太软了铜丝立不起来,第二次,胶太硬了,铜丝站不住,第三次,铜丝被我弯折了太多次线条不够流畅……不知多少次尝试后我一只手按住顶端,镊子轻轻弯着铜丝,转折处利落地一折一剪,铜丝终于完美地镶嵌在瓷面上,而我累的脖子酸痛,手指因长时间掐着铜丝印着一道深深的痕迹。我做的仅仅是一个最普通的平面图案,难以想象匠人是如何在更为困难的圆润立体的花瓶上掐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山川风物!不知道他们历经多少年的学习,多少次的练习才能成就一个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掐丝完成后就到了填色,彩沙在水中清洗浸泡,之后加入固沙胶顺利调配而成。根据图案,我在柿子里填上朱红和橘黄,有用滴管轻轻在茎叶中滴上绿色。那一刻,我好像一位画家,以滴管为画笔,以瓷面为画布,金丝为之勾线,釉彩为之设色,在白皙透亮的瓷盘上泼洒着浓墨重彩的油画。
可是,我还是小瞧了一项古法工艺的难度。我突然发现,红色顺着一处我没有注意到的金丝的活口混进了绿色的叶子中,我尝试用铲子把彩砂推回去,结果红绿二色直接糊成了“大杂烩”!我只好一点一点把两个颜色全部用纸巾抹出来,再重新上色,在沙子将要漫到缺口时稍稍倾斜盘子,沙子猛地停在边缘,缓缓往后滑,最后形成了一幅左薄右厚的“柿柿如意图”。
我耗时五个小时,费尽心思也只是做出了一幅并不完美的掐丝珐琅画。但当我看向浑厚的釉彩,典雅庄重的金丝,我好像在这么一件简陋的玩具的制作时与千百年历史上无数的工匠一样用心对待,让每根金丝站好岗,让每片釉彩绽放,正是无数工匠一丝不苟的精神,一辈子的苦心钻研赋予了这些瓷器灵魂。美的不仅仅是景泰蓝,更是代代工匠传承的匠心精神铸就了中华璀璨的传统文化。
作者:我好不理解啊
作者:我这么认真写的随笔
作者:还有一个半小时写出两千字的读书笔记
作者:竟然还比不上一篇随便水的cp文?!
作者:我写的不够认真吗?
作者:我情感不丰富吗?
作者:难道我写的读后感就那么没有真情实感?立意就那么肤浅?
作者:各位去前面(前一章或者后一章,我记不清了)看看
作者:我新更的读书笔记“云边尚有荣光在”
作者:我还不容易一次写了两千多字,结果一千人气都没有?
作者:我现在已经怀疑人生了
作者:说了这么多,我就是在凑字数,现在月更一万字啦!
作者:求人气!求点赞!求打卡!求评论!求花花!🙏🙏🙏🙏🙏🙏
我在梦境尽头刻下的故事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