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贵妃没有同意博果儿的婚事,博果儿去求了福临,对于这个弟弟,福临二话不说,下旨九月完婚。博果儿心中大喜,直奔慈宁宫的其名楼,急急忙忙向殿内走去,孔四贞正在看史书。
“四贞姐姐,四贞姐姐。”
孔四贞放下书,急忙出去迎他,疑惑的看着跑了一头大汗的博果儿。
“四贞姐姐,皇哥下旨了,让董鄂氏与小爷完婚。”孔四贞没有说话“四贞姐姐,你不替我高兴吗?”
“自然高兴,你是除了皇上,先帝唯一留下的孩子,能成家自然是好,只是这大贵妃可知道?”
“额娘还不知道,一会,皇哥的圣旨就到了,我的回府了,改日带她见见姐姐。”博果儿心急又喜走的太快,并没有看见孔四贞紧缩的眉头。
慈宁宫
太后的寝殿内,刚刚小休醒来的太后,就听一个宫女说,一个时辰前“皇上给十一爷赐了婚,女子是鄂硕之女。”孝庄一听闭上了眼睛,没有的说话。
第二天一大早大贵妃直奔慈宁宫,孔四贞和往常一样在为孝庄梳头发,自从她来后,都是她在为孝庄梳头。还没等传话的宫女说完话,大贵妃已经进来了,可孝庄没有一丝不悦。
孔四贞恭谨的给大贵妃行礼,可大贵妃视而不见的看着孝庄。孝庄笑笑站起身“四贞可是好孩子。”
孔四贞扶着太后向大厅走去,然后坐在细软上,并示意大贵妃坐下。
“姐姐这么着急,一大早就往妹妹这跑,是出什么事了?”
大贵妃从不叫孝庄妹妹,只听孝庄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太后,博果儿还小,还没到娶妻生子的时候。”
“是这件事啊,妹妹听说那鄂硕之女温柔娴淑,乃是良配,姐姐这是好福气,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何必那,博果儿好比什么都强,不是吗?!”
“太后,汉人都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皇帝可未曾问过我这个生母的意见,没错,我博果儿生在帝王家,婚姻之事确实可以由皇帝一手操办主持,可在辈分上我是长辈,也是博果儿的生母,皇帝理应问过我才是,我不是说皇上办的不好,只是……我毕竟是太妃,况且博果儿性格纯正,好习武,不善诗词,我却听说,董鄂氏好诗文,学识不比孔姑娘少,身体又弱,实在说不上什么良配。”
大贵妃许是气急了,一口一个我,也不自称臣妾,这样称呼自己,在清朝皇宫可是要定罪的,然,大贵妃却不怕,她心里清楚的很,孝庄对博果儿好,她知道孝庄是觉得有些亏欠博果尔,才会如此对待博果儿。
孔四贞看着孝庄。
孝庄没有任何表情,不紧不慢的微微一笑。“姐姐,是博果儿求皇帝下的圣旨,想必他是极喜欢的,姐姐的意思,哀家明白,皇帝就这一位弟弟,自然也希望博果儿好,想着皇帝也是一片好意,这做哥哥的对弟弟一片真情,皇帝年岁也才二十出头,怕是一时头热兴奋,忘记了询问姐姐,但皇帝是九五之尊,说出去的话是不能改的,既然姐姐对皇帝指的这门婚事觉得不太尽如人意,那么明日,哀家就让皇帝下旨,晋博果儿为亲王。姐姐你看如何啊?”
大贵妃走后,孔四贞扶着孝庄向后寝殿走去,孝庄太后坐下。
“四贞啊!”
“老祖宗,四贞知错了,十一爷早些日子就告诉臣女了,臣女是知情的。”
“哀家不怪你,哀家是想说,你为什么没有帮博果儿来求哀家那,你要是求了,哀家告诉皇帝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四贞想着,要是没有大贵妃同意,您说恐怕只会让大贵妃不喜,四贞告诉十一爷了,让他去告诉大贵妃,显然……。”孔四贞看看太后“大贵妃也是为了十一爷好,四贞没见过董鄂氏,不过听十一爷说的,倒觉得是良好的,温柔似水,也许能让十一爷看些书。况且有一个比十一爷懂书文,将来有了孩子,也好管教,聪明的女孩,总是能帮衬着十一爷。”
“大贵妃只为她一人想,何曾想过博果儿。”
“四贞有一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但说无妨。"
"四贞看过史书,后宫中的女人为了权利,宠爱,有时亲生的孩子都可以不要,想来大贵妃……,只有博果儿这一个靠山,自然要想的多些才是。”太后没有接话,只是目视着前方。
岳乐正在御书房和皇上商事情,岳乐认为想要民心所向,想汉人不起外心,为我朝所用,只有对他们宽容。
“臣以为,大胆启用汉人是缓解与汉族地主阶级的矛盾最好的办法(不知道清朝叫地主什么,这能这样了),停止圈地,使人们能正常从事生产生活,让老百姓由所依靠,才能民心所向。”
福临没有说话,而是陷入沉思中,福临是一位立志高远、孜孜求治的好皇帝。不仅缓和了民族阶级矛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中国领土的统一。还为康雍乾时期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渺渺净贞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