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宴会上闹得不愉快,林秋明心中对林长洛极为不满,而林长洛有意争夺太子之位,林秋明又是太子党,自然是要被拎出来示威的。
宣武二年冬,皇宋内部进行改革,进一步强化“文武分治”制度,改尚书省为“内政院”,原尚书省六部也进行改革,负责战法研究和后勤保障、地方操练的兵部并入中枢院,另外五个部门加入内政院。
内政院为文官聚集地,中枢院为武官聚集地,两者首领皆为宰相,在朝堂上时,品阶高的官员排前面,文官排一边,武官排一边,一个蓝官袍,一个红官袍。
内政院长官称“宰相”,下设两个尚书令为副长官,尚书令以下设五部,为户部、吏部、礼部、工部、刑部,每个部院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左右两个侍郎,侍郎下设五司,每司长官为中郎官,司门普通官员,无论官职,统称郎中。
中枢院长官称“宰相”,下设北镇司、三元司、青云司、宗正司,每个司门长官为执宰官,一共四个执宰官,执宰官下设三个中郎官,每个中郎官管理十个普通官员,称外郎。
最高级官员——内政院宰相=中枢院宰相(正一品)
高级官员——尚书令=执宰官(正二品)
中级官员——尚书(从二品)>中枢院中郎官=左右侍郎(正三品)>内政院中郎官(正五品)
低级官员——郎中=外郎(正七品)
内政院:宰相×1,尚书令×2,尚书×5,左右侍郎×10,中郎官×25,郎中×250。
内政院官员共计:293人。
中枢院:宰相×1,执宰官×4,中郎官×12,外郎×120。
中枢院官员共计:137人。
都察院:都御史(正三品)×1,左右御史侍郎(正四品)×2,御史中丞(正五品)×5,普通御史(从五品~从七品)×50。
都察院官员共计:58人。
邢台:邢台尚书(正二品)×1,邢台侍郎(从三品)×2,邢台普通官员(正五品~正七品)×50
邢台官员共计:53人。
内务府:内务长(正三品)×1,宗正(正四品)×5,普通官员(正五品~正七品)×30。
内务府官员共计:36人。
其他底层协助官吏约200人,不入流官吏约500人,宫廷人员约2000人,底层官吏共计:2700人~3000人。
皇宋初期的官员体系完整,精简干练,没有什么吃白饭不干活的人,朝廷中,有地位,有资格站上奉天殿上朝面见皇帝的,便是内政院、中枢院、都察院、邢台、内务府的官员,共计578人,皇宫中居住的的闲杂人等,算上后宫妃嫔,御林军,内务府统计在册的,超过六千人。
地方上的官员也不算臃肿,拿沈培清任职的上梁府和河扬省来说,沈培清是上梁府的总政,相当于首都市长,而官员上班的地方——京府,那里的官员也不算太多,总政以下有几个部门,每个部门高级低级官员加起来总共二十人左右,京府内的人员共计约一百人。但是在京府任职的全体雇佣人员,也算是国家的公务员,把这些底层官员和京府外的南军府、北军府、护卫府里的所有官员加起来,京都上梁府内的国家公务员,就有一千人。南军府、北军府、护卫府中,南军府有官兵一千五百人,北军府也有一千五百人,护卫府有官兵一万两千人。这么仔细算下来,国家每个月要管这一万六千人的伙食,还要发这一万六千人的俸禄军饷,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目前,皇宋国内的正规军,除去京城内的军队,地方上的军队加起来,总数超过五十万人,校尉以上级别的将官,大约有五千人。
皇宋每个行省都有自己的省府,每个省府内的官员包括最高长官省督和军团总兵官,大约有官员200人,往下每个州府都有自己的州衙,州衙以下又是县衙,从省划分到县,中间的官员加起来,大约有两千人,加上不在体制内的闲杂人等,会超过一万人。
每个省的人口不同,面积不同,官员数量也就不同,河扬有百姓七百五十万人,而西北地区的陇西,只有七十五万人,两个省人口差了十倍,河扬养着一万个官,陇西养的官也大概只有一千人左右。(注:包括地方民生部门,如周贵妃几个哥哥任职的布政司、盐税司、农业司等)
皇宋目前有陇西、剑烽、永平、关陇、河西、奉天、北湖、河扬、东齐、北扬十个行省,平均下来每个行省的地方官员大约五千人,共计五万人左右。
中央行政官员:578人。
地方行政官员:10000人<x人<15000
不入流官员:30000~50000人
帝国正规军:50万人<x人<80万人
体制内的军官:5000~8000人
皇宋平均年税收:三千万~五千万两白银
朝廷每年官员、军队支出:>2000万两白银
皇宋官员和军官们都日子十分滋润,他们每月的俸禄军饷非常高,在七个国家中,皇宋官员的俸禄是最高的,是第二名南吴的三倍,且官员福利齐全,待遇好,朝廷每年在官员身上就要花掉一半的税收。
内政院: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中枢院:全国最高军事指挥部
都察院:监察百官,巡视地方
邢台:全国最高审判法院及国家威慑刑场
内务府:掌管宫廷事务,管理宫中人员、皇室成员
京府:首都行政机构
南军府、北军府:首都警察厅总部
护卫府:京都守卫军
帝国史诗:未曾达到的巅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