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安和战役打响。
上午吴军先头部队进城后,宋军将领,北伐名将徐振之率领一万火枪队首先出击,对着排队进城的吴军展开第一轮射击,安和两边有茂密山林,宋军突然冲出使吴军猝不及防,五十米的近距离射击加上吴军送命一般的排队阵型,让宋军第一轮射击就击毙吴军上千人。
接着宋军第二排火枪手射击,再就是第三排,宋军一连进行了三轮射击,击毙吴军两千多人,吴军突然被打死这么多人,顿时骚乱不断,吴军将领李舟组织士兵开始反击,然而徐振之打完一波后就立刻下令全军退回林中,吴军根本就追不到人。
之后,吴军进行警戒状态,对周遭环境进行侦查,并与宋军展开激烈搏斗,双方激战十分惨烈。
吴兵勇猛,但宋军人数众多,蒋应、陈道文、顾培先三人在高处指挥底下宋军作战,宋军渐渐占了上风,吴军损失巨大,被迫进城躲避。
而先头部队同样凶险万分,薛凌枫进城后不久宋军北伐将领韩成望就率领大批宋军进入,与吴军展开肉搏战,吴军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加上宋军及时占据高处对低处敌军射击,导致吴军被动挨打,死伤惨重。
薛凌枫作为吴军的最高指挥官,此时吴军诸多将领都希望他能下达可以帮助吴军脱困的命令,可是薛凌枫此时已经被吓破了胆,只顾着自己逃跑,骑马狂奔路上还被一颗钢珠击中,坠落马下。
薛凌枫被一枪击中,跌落马下,身受重伤,无法再进行指挥,于是吴军高层一面保护薛凌枫一面由都指挥使邢文礼暂时代替薛凌枫担任吴军的最高指挥官一职。
邢文礼接过指挥权后,立即下令后方未被袭击的部队上前与宋军展开正面对抗,前方部队向后撤离,前后两军位置互换,前军暂作休整后便又投入到战斗当中。
另外,邢文礼下令吴军边打边撤,脱离宋军的射程,远离宋军远攻碉堡。
邢文临危不乱,思路清晰,指挥得当,沉着冷静,指挥吴军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成功将突然来袭的宋军击退。
吴军和宋军在安和城内展开激烈的巷战、阵地战,安和城内的百姓受到了战争的无妄之灾,战争一视同仁,宋军的大炮打入城内,很多百姓的房屋都被炸毁了,吴军和宋军士兵趁着打仗的混乱,在后方的部队就开始劫掠百姓,安和变成了一座混乱之城。
十月三日,沈培清不顾副官白鹤和李斯年的劝阻,执意进城亲自指挥官兵作战。
夜已深了,吴军被两面包围,但是城外的宋军根本就打不进来,要想进城就要绕后从南门进入,可是如果外面的军队入城,那么就无法对吴军进行包围,很难获得更大的战果。可是如果不入城,宋军人数并不占优势,南城现有十万部队,外面有六七万部队,军队分散,对战吴军十五万精锐压力巨大。
前线最高军事指挥部都希望最高指挥官沈培清可以在其中做出决定,毕竟现在这个形势,宋军根本就不占什么优势,吴军勇猛,宋军擅长远攻,使用火枪火炮进行火力压制,近战还是荆楚蛮人更胜一筹。
沈培清站在南城带着最高指挥部的高级军官们巡视城墙,其中不乏蒋应、陈道文这种地方军团总兵官和方临这位朝廷上将军、江北总督、东奉官军最高指挥官,是宋高帝刚即位时封的军中第一把手,萧若君虽然是中枢院的宰相,但是方临执掌宋军半壁江山,萧若君只有治军权,并没有调兵权,大规模调兵需要和中枢院其他高级官员商量。而方临作为四省总督,手上有三十多万军队的兵权,权力极大,这次南征调动的三大军团有三分之二都是方临手下管理的官兵。
对于方临来说,沈培清只不过是一个毛头小子,大宋国的军事最高掌权者,第一是皇帝,第二是中枢院上下两百多名官员全部加起来,第三是方临,第四是曹子桓,第五才是萧若君。
沈培清坐在前线最高指挥官这个位置上可谓是如履薄冰,一方面,他的官阶只有正三品,根本就没有资格指挥这么多军队,另一方面,可以说是他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军政一把手的地方从一品上将军方临,是他的副官。
这就很有意思了,就好像你们学校的校长让你带教导主任出差办事,教导主任是你手下。
沈培清压力很大,感觉身边跟了个监控一样,自己决策出现失误了小心翼翼地看向方临,真怕这个时候方临这时候冷笑一声然后再轻轻摇头。
沈培清带着方临等人一起巡视城墙,方临没说什么,跟在沈培清后面披着貂毛披风穿着红墨麒麟铠,按着佩剑带着一群全副武装的官兵在城墙上体恤底层士兵军官。
此时正是午夜,寒风呼啸,沈培清还不觉得有多冷,只是心里感觉有点烦,这种感觉真的很奇怪,方临就跟在后面,自己连话都不敢多说,在老前辈面前你出什么风头呢?方临上将军跟着天子打天下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呢。
其实沈培清并不想巡视城墙,只是方临白天开会的时候随口跟沈培清提了个“小意见”:“沈总,方某觉得现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您最好还是带着指挥部的高级军官们去巡视一下城墙,鼓舞一下人心,让将士们知道,他们的总指挥仍然在他们背后,绝不临阵脱逃。沈总,您觉得怎么样?”
方临这一番看似尊重临时上司的话让沈培清听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不不不,上将军,沈某的资历哪有您老呢?您说的是,咱们晚上就去”比较好,还是说“本帅知道了,待我考虑考虑,总部全部出动,有覆灭的危险,容本帅思量一番,再做决定”比较好呢?
沈培清作为一个随心所欲,看似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其实在官场里基本的做人的道理还是懂的,他先是询问了一下副官李斯年的看法,和指挥部高级军官蒋应的看法,他们都觉得很有必要,再看看方临,一副有点无语沈培清这都不懂的表情。
沈培清更无语,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群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四五十岁老将面前,显得有些自卑,不被放在眼里。
“我考虑一下,上将军说的确实有那么些道理,但是现在这个情况,我觉得还是要更相信中下层的军官们,如果再去干涉,恐有不妥,要是细节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我们如果要去,最好不要给他们太多压力,我们的重心要放在底层将士上,对于中下层军官,不可多加批判。”
众人点点头,不过晚上的时候沈培清就被打脸了。
帝国史诗:未曾达到的巅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