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认可「枯淡的风格」或是「清寂」这类的提法。简单来说这完全就是一种逃避的态度,这一态度能够站得住脚,其实从反面说明了如下事实:人类的正道存在于肉体、欲望和生死的纠葛之中,人往往会被这些纠葛缠住,苦恼不已。但是,在面对人生时,「枯淡的风格」或是「清寂」这种态度径直肯定了肉体或欲望的纠葛,丝毫不施加任何作为,自己却从中抽身而出,不承受任何创伤和痛苦,并将此奉为至高境界。自私自利、一心只顾自己这一论调,到了这里仿佛也庄严神圣起来,由是让人颇感愉悦。
说到「枯淡的态度」,如果只是为远离烦扰而躲到深山中去尽享孤独,如果只是单纯逃避,那也尚可忍受。但实际却并非如此,它肯定了所有现世的纠葛,自己却不承受纠葛带来的任何创伤和痛苦,多么厚颜无耻的一种境界。简单来说,这一人生态度成立的根本即是下面这句话:不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它并不强调自己的行为是善的或是美的,而是强调行为是丑的、恶的,但自己并不后悔,这就是该态度的特质。己所欲、施诸人,听起来这是多么博爱啊。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其实再没有比这更为扭曲的利己主义了。它完全摒弃了于己不利的批判精神,是最朴素、最应被唾弃的生存方式。所谓人生的「枯淡的风格」,是自行抹杀掉了批判精神这一烦恼源才得以成立的。
悔悟和内省精神极度匮乏。面对严厉的自我批判时彻底蒙上了眼睛,却因此宣称「悟到了人生真谛」,仿佛已洞入人生的深邃之处,蔚为壮观,恰似看到了孤身一人宁静致远的印度缘觉那般庄严,但归根结底来看,像这等极尽比较和功利算计之能事的,也确实不多见。在该悔悟的时候却毫无悔意,这种恶毒的自私自利是不言而喻的。再有,为了让别人原谅自己就先去原谅别人,这一幼稚的道德准则类似于小孩子之间的共谋,却硬要搞得像已入人生最深邃处般壮观并大行其道,实在是荒唐。说到枯淡,貌似已经实实在在见到了获救的灵魂,但实际上正相反,其中充满了最为功利的恶毒算计。对于那些安于小成、选择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枯淡的风格具有的欺骗性看起来像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一般,但对于那些真正处于烦恼之中的灵魂而言,枯淡的风格实是无法拯救的极为恶毒之物,是最要不得的。不管在各种纠葛中焦虑、烦恼的**、贪婪多么地丑恶,总还是有源自烦恼的、苍白的悲伤之情在那里,或者说总还能够感受到悲痛的救赎。但是,到了枯淡的风格那里,即使是该烦恼的时候也一味遮起眼睛来,它所描画出的枯淡的性欲图中完全没有烦恼者那苍白的悲伤,于是剩下的就只有恶毒而已。
散装书摘与文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