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
超小超大

崇祯为何以身殉国都不愿南迁

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正月,当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后,挥师东进,进攻北京时。摆在崇祯皇帝面前的选择已经不多了,南下到南京这条路已经是势在必行了。但是随着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大军攻克北京后,崇祯在煤山,自缢而死。后世的人们就一直对崇祯皇帝没南下南京,而感到不解。那为什么崇祯皇帝会选择以身殉国,这种方式了?

奇葩的皇帝加上奇葩的大臣

其实一开始,崇祯不是没想过南迁,当时朱棣迁都,在南京备份了一套政府班子,也有预防出现如今这种情况的意思。

可是崇祯最后怎么就没走了,其实他是想让大臣劝谏他南迁,不得已后,他才顺势答应下来。大臣们也都明白他的心思,可是就是不说。于是等到李自成都到了北京城下了,他还没想好要不要南下。

当时有个大臣叫李明睿,他向崇祯提出南迁,他说李自成的军队马上就要打来了,京城周边已经没有军队了。现在唯一的选择就是迁都南京,然后讲了一通大道理,举了一堆例子。崇祯皇帝动心了,跟李明睿一直谈到了深夜。之后,崇祯皇帝就把和李明睿谈的南迁计划在朝堂上说了出来,让群臣给个意见,大臣们坚决反对,陈演等人还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联将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陈演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其实朝堂的大臣这些年已经将资产都放在了北京周边,他们想的是如果跟着皇帝去了南京,那自己这些年攒的身家不是就没了,到了南京,自己一个外人怎么能在地头蛇身上抢的到好处。就算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了,我们还可以投降,李自成要当皇帝还是要用我们的,说不一定还能加官进爵了。看到大明王朝气运已尽的他们必须要为自己谋取一条生路,跟随崇祯帝南下,百害而无一利。

生性多疑的崇祯皇帝,正是因为这个性格,也使他成为他不肯南下的原因之一。

大明朝自朱棣迁都到北京后,之前的首都南京也没丢弃,用它作为了北京的备份,南京有着和北京一样的一套政府班子,而历任南京政府班子的人员,一般都是由一些犯事的官员,和皇帝看不上眼的大臣,来充当的。到南京任职,基本上就意味着政治仕途的无望。所以这些官员,或多或少都会对崇祯皇帝有所怨言,因此就算逃到南京,也不能保证那些官员对自己的命令是否会阳奉阴违,也未可知。

在军队方面,南方的“江北四镇”在崇祯年间已经开始尾大不掉了,以左良玉等为首的将领更是嚣张跋扈、不服朝廷旨意,在崇祯皇帝发出的勤王旨意,置之不理,要求崇祯给够好处才肯出兵。

十七年三月,诏封良玉为宁南伯,畀其子梦庚平贼将军印,功成世守武昌。命给事中左懋第便道督战,良玉乃条日月进兵状以闻。疏入,未奉旨,闻京师被陷,诸将汹汹,以江南自立君,请引兵东下。良玉恸哭,誓不许。副将士秀奋曰:“有不奉公令复言东下者,吾击之!”以巨舰置炮断江,众乃定。--《明史·左良玉传》

所以崇祯觉得,自己到了南方,这些军队是否能听自己的调动,甚至更严重的是,如果南方文武官员来一个“挟天子”自己只能默认这个事实。因此本着多疑对于南方文武官员的不信任,崇祯只能选择死守北京。

寄希望于各地勤王大军

虽然在明末,明军对各地对农民起义的战争上,接连在打败仗,使得当时的大明王朝,已经不堪负重、摇摇欲坠了,但是各地还是有不少军队。如,当时大明朝战斗力最强的“关宁铁骑”、南方还有“江北四镇”等可用之军。

对全国各地的军队发出勤王旨意后,皇帝就眼巴巴的盼星星月亮的等。等着各路勤王大军能及时赶到。

正常情况下,虽然南方“江北四镇”路途遥远,不一定能及时赶到,但是在山海关的“关宁铁骑”应该能够赶到啊,李自成军队从西安出发向着北京而来,沿途还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走了三个多月才到北京城下,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却神奇般的没有出现。在这几个月里吴三桂是故意不救崇祯也好、是“冲冠一路为红颜”也罢,总之是崇祯双眼盼出了血,也没盼到救兵。

结语

崇祯帝之所以没有南迁,一方面是他寄希望于朝臣们能主动提出南迁,但他没想到的是,大臣们不想南迁。另一方面因为自己错估了当前的形式,认为自己还拥有与李自成一决雌雄的资本,既于各地的勤王军队能及时赶到。

但他自死后也没明白,大明亡国不只是大臣的问题,其更大的责任是出在他这个皇帝的身上。

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创文学网http://www.tcwxx.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按时间线拉入的皇帝群 连载中
按时间线拉入的皇帝群
风流超哥
简介:如果我们把422个皇帝按去世时间顺序放在一个群里,让他们聊起来,会产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历史是纵向的,是有时间线的,但是把他们拉入一个群里,确实能够带来许多欢声笑语的。
13.5万字2年前
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连载中
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公子欢喜否
简介:“太子承乾昏庸无能,近日多有易储言论,朕亦有此心,易储人选,朕属意三人“魏王李泰、晋王李治,吴王李恪,今日便就此事议一议,三人谁更合适当太子。”“儿臣弃权。”铿锵声掷地有声的响起,生生打断了六品托儿的话,这名托瞪大眼珠子,脸色酱红,难以置信的盯着走到殿中央的李恪。李世民强压着怒气,挤出一丝笑容,打破寂静:“恪儿可知,太子意味着什么?”“当太子意味着将来要做皇帝,父皇儿臣没说错吧?”“既知晓,为何弃权?”李世民压着心中腾腾的糟心之火,唇角向两边生硬咧了咧。李恪瞧着直翻白眼,郑重道:“当皇帝要睡的比*晚,起的比鸡早,这是其一。”“其二,皇帝奢侈点,如魏大人之流的言官为了青史留名,轻则指着鼻子bb大骂,重则就要撞墙死谏
111.9万字2年前
三国之铁血帝王 连载中
三国之铁血帝王
小小马甲1号
简介:吕布?那是我手下败将!赵云?那是我师兄!孙策?他得管我叫老师!孙权?哪次看见我他不得打哆嗦?一本现代人穿越到三国的小说,一个抢兵抢粮抢地盘,顺带抢枪MM的书。本书数字版权由“智阅”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联系话本客服(我的-设置-客服咨询内)。
26.7万字2年前
讲历史第三季 连载中
讲历史第三季
糯米团g
简介:这个讲速时代发展,世界为之而变化,星云更替在漫漫长河历史中,我能见证这历史的一刻,是我的荣光,奋勇杀敌的战士,无催不坚的科学家,永不泯灭的人群,那是我的信仰,那是我一辈子的光,历史的长河中,历史永久长存,我独自一人漂泊在荒芜飘渺的湖泊,只有我知道,那是历史的孤河
6.6万字2年前
长平之战 连载中
长平之战
血公子——鬼厉
简介: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它为秦之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8.0万字1年前
历史上下5000载 连载中
历史上下5000载
云昌
0.1万字1年前